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其耐药现象巳经成为国内及全球性问题,给临床感染治疗带来巨大挑战。万古霉素是一直以来被公认的经典治疗药物。然而,近年来,随着万古霉素使用量的增加,万古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漂移正逐渐发生。更有不少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世界各地被分离到。同样的窘境也发生在其他药物中,如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替加环素等,虽上市及使用时间不长,但耐药问题已陆续有所报道。为了给临床合理使用抗MRSA药物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分子分型方法对浙江省院内获得性MRSA(HA-MRSA)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各种MRSA治疗药物的耐药机制。本研究第一部分,收集了 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间至浙江省5个城市12家三甲医院分离到的391株HA-MRSA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其对五种抗MRSA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和替加环素)的体外敏感性。结果显示5种药物均显示了良好的抗菌活性,敏感性均≥99.5。有5株细菌对相应抗生素耐药,具体包括:1株对利奈唑胺耐药,1株对达托霉素耐药,2株对替加环素耐药,1株对达托霉素耐药同时对替考拉宁中介(SA1089)。采用PCR扩增相关耐药基因,发现SA1089存在多位点核苷酸及氨基酸突变,包括:vraR A113V 突变,vraS S10T 突变,walk R214S 突变,sigB I11V,P109A,D141N,Q256K突变,cls2G203A,R200L突变,rpoBM113T突变。推测耐药机制可能跟细胞壁增厚,细胞膜通透性降低等因素相关,但具体尚有待进一步验证。第二部分,从12家医院中,每家医院各随机选取10株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包括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葡萄球菌基因盒分型(SCCmec分型)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多态性分型(Spa分型)。MLST结果提示120株HA-MRSA菌株共有19种ST型,其中6种为新的ST型,最主要的ST型是ST5(55株),其次为ST239(28株)和ST59(15株)。进一步根据PFGE分型,spa分型,SCCmec分型,及Bionumerics软件最小生成树分析,发现CC5/ST5-MRSA-II-t311(39/120株)为主要流行克隆,且在杭州市的各家医院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克隆播散。CC5/ST5-MRSA-Ⅱ-t002在宁波流行。CC239/ST239-MRSA仅在温州及绍兴的部分医院中流行。同时ST59菌株的高分离率提示CA-MRSA克隆由社区向医院播散的趋势。采用PCR扩增46个常见毒力基因,并对三个主要流行克隆间毒力基因携带率进行比较后发现ST5所携带的毒素基因及免疫逃逸相关基因的阳性率较另两个克隆更高。第三部分,对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及适应性代价进行深入研究。查阅利奈唑胺耐药菌株(LRSASA783,MIC=16mg/L)的临床资料后发现,该患者在分离到LRSA前已经利奈唑胺治疗46天,前期曾培养到2株MRSA(SA777 MIC=2mg/L,SA779 MIC=4mg/L),对LRSA菌株耐药机制研究未发现核糖体蛋白突变及携带cfr或optrA基因。对23S rRNA进行PCR扩增,发现SA779携带单拷贝23S rRNA G2576T突变,SA783携带2个拷贝23S rRNA G2576T突变。通过生长曲线及溶血试验对三株细菌的生长能力及毒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细菌耐药性增加,菌株的生长速率及溶血能力逐渐下降。同时,发现利奈唑胺与氯霉素及克林霉素具有交叉耐药。综上所述,CC5/ST5-MRSA-Ⅱ-t311已成为杭州地区的主要HA-MRSA流行克隆,且具有独特毒力表型。尽管有少数耐药菌株存在,MRSA治疗药物的敏感性普遍良好。23S rRNA V区G2576T突变可导致利奈唑胺耐药。随着23S rRNA突变拷贝数的增加,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加,同时生长速率及毒力逐渐下降。利奈唑胺与氯霉素及克林霉素具交叉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