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以地生财的城市化背景、城乡二元体制与宽松的土地政策,以及城市转型产生的城市功能结构性老化,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旧城、旧村、旧厂。东莞市土地不足,空间进一步发展受到障碍,从90年代末开始推动“三旧”改造,但实际上改造推动缓慢。但到2008年后,在国内外经济背景变化以及省市的政策突破下,广东省各市掀起了“三旧”改造的热潮。东莞市也提出了“三旧”改造的政策,相关改造计划也进入实质阶段,改造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东莞市“三旧”改造政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从政策层面和经济利益层面着手,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东莞市“三旧”的形成和改造提出的背景:通过对“三旧”改造起步期的基本状况与特点、改造政策进行分析评价,揭示其存在的问题,总结以往东莞市“三旧”改造缓慢的原因;结合东莞发展的新形势与内外需求,构建东莞“三旧”改造的政策体系,分别对政策目标、具体政策以及两种改造模式的政策引导做出探讨。
本文共分为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相关概念及研究综述。说明了论文研究的缘起,讨论了“三旧”等相关概念,并进行了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章,研究设计。提出了研究意义、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第三章,探讨了东莞市“三旧”的形成背景及主要原因,以及改造提出的意义。本文认为东莞市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大背景下,城乡二元体制与宽松的土地政策,以及城市功能结构性老化是东莞“三旧”的形成主要原因;“三旧”的形成,导致土地不足,城市空间发展受限,“三旧”问题突出,东莞的“三旧”改造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第四章,对东莞市“三旧”改造起步期的基本情况与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政策在推动改造中具有重要作用,然后对该时期的改造政策,包括土地政策、村改制政策、补偿安置政策的内容进行分析,对其成效与不足进行总结。
第五章,在分析东莞发展的新背景基础上,构建东莞市“三旧”改造的政策体系,包括政策目标,具体政策,并以东莞市的两个“三旧”改造作为案例,对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改造的政策引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第六章,对全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就东莞市“三旧”的形成背景与原因,起步期的改造状况、特点与改造政策的成效与问题,新背景下东莞市“三旧”改造的政策构建方式等方面提出基本结论,并分析了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基本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