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协调是产业不同部门之间分工合理,产业诸要素之间配合得当,既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产业产品的需要,又不造成产能过剩,最终完成预期经济目标的最优状态。一体化是指区域经济不断发展走向更高经济目标的过程。因此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协调发展是指长三角地区通过产业不同部门分工合理,要素分配得当,使经济不断发展走向更高经济目标的过程。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领域统筹规划发展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而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协调与否成为了能否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步伐的重要因素。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是推动区域一体化的最佳试验田,也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本文希望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实际产业协调度进行测算,作科学、合理分析,从而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协调发展提出合理建议。本文首先从政策背景和现实价值分别阐述了研究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对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梳理,已有文献表明,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协调和产业合理布局,但是关于两者的综合性研究,学界尚未达成普遍共识,在研究角度方面,也较为单一。鉴于上述不足,为了深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效果及加速成果转化,将产业组织理论、产业布局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以及产业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以此厘清了产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再次,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总体状况、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数量分析,提出三个假设:(1)区域内部差异与产业协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即区域间较大差异有利于该地区产业协调水平的提升;(2)产业结构相似程度与产业协调发展呈负相关关系,即较高相似度的产业结构不利于该地区的产业协调水平的提升;(3)环保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产业协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即政府增加科研经费、节约环保投入等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后,本文在产业协调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城镇化与产业的耦合模型,测算真实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城镇化与产业耦合值。通过实证回归,对耦合模型的科学性进行二次验证,并通过耦合的时空分析与实证回归分析,基本验证了研究假设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了如下结论:第一,耦合值的空间分布表明,区域内部差异与产业协调发展不呈正相关关系,区域间较大的差异不会有利于该地区产业协调水平的提升。第二,产业结构相似程度与产业协调发展呈负相关关系,即较高相似度的产业结构不利于该地区的产业协调水平的提升。第三,环保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产业协调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即政府增加科研经费、节约环保投入等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缩小区域间城产差异、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产业与资源环境并重、降低产业结构相似度、城镇化与产业同步发展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