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以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获取持续的竞争力。引入瞩目的是,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对外投资发展速度正赶超发达国家,尤其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正进入加速阶段,中国已成为全球跨国企业走进来与本土企业走出去的焦点。中国企业快速增长的对外投资、独特的制度环境、跨越式发展等研究视角与实证要素,有着其他经济体难以企及的优越条件。理论上,海外投资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与绩效关系的早期研究偏向于交易成本理论(TC),但是,该理论过于关注“机会主义”对垄断优势跨国公司市场扩张效率的不利影响,忽视了制度环境对跨国企业战略决策与行为的重要影响及其协调作用,因而制度基础理论(IBT)的引入弥补了交易成本视角的一定局限性,将制度环境因素纳入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与组织治理的考虑之中。本文整合了交易成本视角与制度基础视角的理论要素与比较优势,研究了交易成本视角与制度基础视角整合框架下海外投资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思路,本研究整合交易成本视角与制度基础视角的相关理论要素,选取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海外投资样本,分阶段地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首先,通过层次逻辑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两种理论视角下的企业海外投资市场进入模式选择规律;然后,通过多元层次回归分析法检验符合交易成本视角与制度基础视角预测一致性的海外投资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主要的研究发现:第一,验证了交易成本视角与制度基础视角的部分相关假设:资产专用性对独资模式起到积极作用,而东道国经济不确定性却对其促成的独资模式倾向起到了抑制作用,增加企业采用合资模式的倾向;另外,东道国政治稳定性也提高了企业选择独资模式的倾向。第二,整合交易成本视角与制度基础视角理论要素的检验模型提高了中国企业战略选择预测的有效性,符合两种视角一致性要求的海外投资市场进入模式选择对中国跨国企业有着提升创新绩效的现实意义。第三,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尚处于早期规模经济、低水平经验积累的国际化初级阶段,国际化经验的积极效应还未能体现,但规模经济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海外创新绩效;相对于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在市场扩张方面表现的更为积极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