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曾有幸参与昭山城乡统筹规划项目,并尝试了以乡村的视角来编制该规划,发现其成果更具现实性与可操作性,于是在本文中笔者从乡村视角出发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以期解决城乡协调发展问题。乡村地区是城乡统筹的重要战场,乡村地区的发展与建设,直接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的成功与否。目前研究的重心更多地是从“城市”的角度出发去探讨城乡统筹规划实践,忽略了当前城乡统筹的重点与关键是城乡协调发展,而乡村地区发展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农村居民,且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其本身的传统制度、产业、用地情况等的影响。乡村地区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该如何发展,乡村地区与城市该如何协调,乡村地区如何有效接纳城市与工业的反哺,城市流入乡村地区的资源如何有效的利用?本文所考虑的城乡关系从“平等”、“和谐”和“互动”的发展方式出发,在其相关理论指导下,对现状城乡发展现状的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对城乡统筹规划的重点内容进行研究。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城乡统筹的相关理论基础。城乡统筹的目的是提高城乡资源的互动与效率,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与收入水平,同时推进城镇化的进程,其涉及的理论包括城乡共生理论、土地经济理论及城乡一体化理论。文章还分析了城乡统筹背景下城乡规划的发展趋势与转变。第二部分是城乡统筹困境及乡村问题研究。城乡建设过程中的分工不明、利益博弈、资源利用不平衡及环境破坏等问题,都是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在乡村人口、产业、用地、服务系统等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得出了乡村居民在经济增长、环境权力、社会保障、城镇落户等方面的诉求性意愿。第三部分是基于乡村视角的城乡统筹模式及城乡统筹策略的研究。本文中总结出了四种城乡统筹模式:“融城模式”、“融资模式”、“产业现代化模式”、“整治模式”;并针对城乡统筹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城乡人口引导、城乡空间统筹优化、乡村产业规模化、城乡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第四部分是实例认证及论文结语部分。研究了湘潭市昭山示范区的城乡统筹规划的实施对策;最后提出了论文研究的不足及更深层次研究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