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分析法在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inlei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2017版新课程标准和2019年考试大纲也指出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每一位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在中学化学的学习中,总会出现这么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一道题目反复地讲,当再次遇到类似题目甚至是同一道题时,还是会经常出错。如何能避免或者减少上述情况的出现,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通过对任务分析、问题解决以及任务分析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本研究的提出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教师访谈等研究方法来寻找研究的着力点和方向。在此基础上,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图式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柱,构建了任务分析流程模型、解题模型以及基于任务分析的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模型,提出任务分析在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教学原则:目的性、迁移性、计划性和互动性。构建了任务分析在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教学策略:(1)教学准备策略:设计样例,促进迁移;完善知识体系,为成功解题奠定基础;(2)教学实施策略:精选素材,创设情景,强化知识迁移;显化解题程序,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培养归纳总结能力;(3)教学评价策略: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后的评价是动态的评价,使学生通过自我的对话,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为检验所提出的教学原则、建构的三个模型以及教学策略是否可行和有效,以贵港市某中学1901班和1902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测试卷、调查问卷以及学生访谈、教师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实验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知道:(1)离子共存测试题和电解质问题解决测试题得分的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精确显著性(双尾)P值均为0.000,且实验班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班,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解决同类化学问题能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从信息策略、逆推分解策略、模型策略和反思策略四个维度设计问卷,问卷调查中实验班后测选择A和B的比例总体上要比前测的要稍微多一点,可以说明经过三个月的教学研究后,实验班同学的解题能力有一定的提升。(3)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十月考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十二月考成绩进行差异性检验,十月考成绩、期中考成绩P均大于0.05,十二月考成绩P<0.05,且实验班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班,说明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实践,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逐渐拉开了差距。(4)设计访谈提纲,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前后结果对比分析,可以知道,将任务分析引入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挖掘出成功解题所需的知识,分析得到问题的本质特征。尽管笔者的研究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笔者研究能力有限,加之研究周期较短,没有进行个案研究,且开发的案例种类和数目较少,因而笔者所得到的结论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此外,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学原则,建构的模型以及教学策略,亦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再加以完善。
其他文献
探索了环氧聚丁二烯与二乙醇胺的胺化反应,研究了催化剂和胺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和胺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与胺化
文中给出了有害气体检测仪的总体结构及数据处理方法,采用了数字滤波算法来抑制有害气体检测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的现场噪声干扰;采用了一种基于二次方程和拉格朗日插值公式的软件
本文对"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重要文学社团—"创造社"的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和革命文学论争,做了简略、剀切的论析。
在炭黑填充NR/BR/NBR共混物中加入Si 69,共混物硫化速度降低、物理机械性能提高;Si69用量为4份时,硫化胶的综合性能最佳.将140℃下用Si 69处理30 min后的炭黑加入NR/BR/NBR共
运用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理论,针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历史街区地下空间开发价值的自然条件、地面及地下空间条件、地理位置条件、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