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我国是处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内外部经济环境比较复杂,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操作风险已成为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之后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但是全球关注操作风险的时间相对较晚,直至20世纪90年代,多家银行因操作风险造成巨大损失后,特别是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案,才让全球开始意识到关注操作风险的紧迫性。巴林银行事件表面看是由于交易员里森个人违规操作引起的,实际在这过程中也反映出银行自身内部管理的缺陷,未能发现员工的违规行为,才使得一夜间损失14亿美元并最终破产。银监会从2005年发布《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操作风险监管的文件,为我国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指明方向。文件要求监管部门需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做法进行定期的检查评估,但在调研中发现监管部门并没有规定一套具体的实施标准,致使基层监管分局在评估时没有统一的衡量尺度,不能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因此设计一套具体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采用统计分析和经验总结法,首先介绍国外先进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的优势所在,表现为有相对完善的操作风险组织架构、较好地流程设计以及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然后在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领域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普遍存在着操作风险的认识还不够准确、组织架构还不健全、制度建设跟不上、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然后联系具体实际,总结YC银行业金融机构目前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并将操作风险按存款及柜面业务、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计算机系统、突发事件五大类进行分类,并详细分析了每一类型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如信贷业务有五大易发生的风险点,分别为贷款业务流程有缺陷、贷前调查不尽职、授信实施不尽职、发放与支付不合规和贷后管理不到位。同时就具体的表现形式归纳出YC银行业三大表现特征:一是从发生地看,操作风险事件多发于农村商业银行。二是从业务类型看,操作风险事件多集中于临柜业务和信贷业务。三是从损失后果看,外部欺诈引起的操作风险事件较为严重。同时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指出目前监管当局由于缺少一套评价指标对各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量化打分,从而在操作风险监管上显得比较被动。因此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设计出YC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监管评价体系,按照统一性、重要性、持续性和及时性原则,分综合评价、条线评价、未来发展趋势三部分,对各金融机构进行打分。综合评价部分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评价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的监督管理是否到位,内部管理是否得当;条线评价部分主要是依据之前的业务分类,即从存款及柜面业务、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计算机系统、突发事件五个维度设置指标予以评分;未来发展趋势所占的比分相对较小,主要是基于评价人员的判断从而预测未来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保证评价标准的客观性,本文对每一评价指标都详细注明扣分依据,包括明确通过查看何种资料、何种方式以及每发现一处问题扣儿分,尽量减少主观随意性。如指标要求判断“员工培训制度是否完善,对新员工培训是否充分,效果如何”,则明确扣分标准为“评价人员分析日常监管工作中收到的客户投诉有多少因员工操作不当引起,有1起扣1分;此外组织员工现场考试,对以前内部培训的情况再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酌情扣分”。通过这样一套评价体系作者希望能使监管部门对每一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最后本文举例对YC市某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行评价,得出该行采用评分标准后的得分,并划分等级提出针对性地监管措施,从而验证了体系设计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