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追踪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507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追踪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FZ、CZ、PZ位点事件相关电位P300指标的改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属性问题,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病机探讨、辅助诊断及指导治疗等方面提供神经电生理依据。方法:对首次发作未用药或复发但停药半年以上的7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及维思通(4-6mg)治疗1月(65例)、3月(42例)、6月(42例)后,进行阳性、阴性临床症状PANSS量表的评定和FZ、CZ、PZ电极位置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检测。与患者组相匹配的71例正常对照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一次。结果:1、患者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靶刺激P3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为延长和降低(P<0.01),治疗后不同时期P3潜伏期及P3波幅无明显改变(P>0.05)。2、治疗前靶刺激P2-N2峰间潜伏期在FZ、CZ点延长(P<0.01),治疗后P2-N2峰间潜伏期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前P2-N2峰间波幅在FZ、PZ点增大(P<0.01和P<0.05),治疗后P2-N2峰间波幅逐渐减小,治疗6月后P2-N2峰间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3、治疗前靶刺激N2-P3峰间波幅在CZ、PZ点减小(P<0.01和P<0.05),治疗后不同时期N2-P3峰间波幅较治疗前增大,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N2-P3峰间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月后N2-P3峰间潜伏期在CZ、PZ点较治疗前减小(P<0.05),在FZ位点较治疗前增大(P<0.01)。4、治疗前非靶刺激P2波幅在CZ点降低(P<0.05),P2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不同时期P2潜伏期及P2波幅在FZ、CZ位点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6月后PZ位点的非靶刺激P2潜伏期较治疗前减小,P2波幅较治疗前增大(P<0.05)。5、患者组治疗前靶刺激P2-N2峰间波幅在CZ、PZ点与阴性症状分呈正相关(P<0.05);其余指标与症状分均无相关性。6、患者组治疗前PZ位点与FZ、CZ位点相比,靶刺激P2-N2峰间波幅、N2-P3峰间波幅、P3波幅及非靶刺激P2波幅低(P<0.01和P<0.05)。7、患者组治疗后不同时期的PANSS评分进行性减小(P<0.01)。8、治疗后PZ点靶刺激P2-N2峰间波幅的减分数与阴性症状分的减分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1、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存在异常改变,该异常改变并非药物所致,而是精神分裂症本身所致。2、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个信息加工过程存在异常。3、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顶叶较额叶、中央叶的功能损害严重4、P3波幅和P3潜伏期的变异程度不能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性。5、P2-N2峰间波幅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精神分
其他文献
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也是一切重大技术革命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仍然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对经济竞争力至为重要
生态环境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青海生态环境治理对维护我国生态环境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中职学校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过程中针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般而言,所谓抵销是指二人互负债务,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之履行而使其债务与对方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作为消灭债权的一种手段,抵销制度的功能有二:一是简便债之清偿;二
建筑产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筑产业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而建筑产业化的前提是具备与之配套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体系。本课题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
众多语言学者(维索尔伦,1999;斯珀博,威尔逊,1995;梅伊,2001)认为语言最重要的用途在于言语交际。语用学不仅描述人们如何以言行事,而且还关注如何帮助人们成为很好的语言使用者。因
2004年5月~2007年5月,我们采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45例,收效良好,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45例均因外伤导致的胫腓骨骨折,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14岁,平均8.5岁;横断骨折
军事文学英雄主题是军事文学创作和评论所不应忽视和淡忘的。军人应该是时代的强者,军事文学就应该发出强者的强音,就应该弘扬和呼唤表现强者之声的英雄主题创作。论文以新时
1999年~2006年,笔者自拟樟磺汤外洗治疗丘疹性荨麻疹13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愈28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角膜炎能有效地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