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比”、“兴”手法在中国花鸟画中的运用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888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兴”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经常应用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歌赋中,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花鸟画的重要美学思想之一。“比”、“兴”手法在诗词歌赋中的运用,创造出许多灿烂辉煌、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比”、“兴”手法在中国花鸟画中的运用,能使画家的情感和客观物象相融合、使画家自身的独特感受通过所画之物得以充分的表露和体现,由此可以说,“比”、“兴”手法是中国花鸟画的表现手法之一。在花鸟画创作中,物必见我之情,我之情须借物来抒发,一切客观物象只是花鸟画艺术创作的媒介。花鸟画家在生活中选择艺术形象的过程实际就是“比”的过程,而画家通过画面表达出一种与客观物象相联系但又超越该物象的思想情感,也就是所谓的“寄情于物”,这就是“兴”。因此可以说花鸟画创作绝对不是自然主义的照抄照搬物象,而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这正是中国花鸟画提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美学思想和哲学本源,也正是花鸟画创作中“物我交融、天人合一”境界之体现。  本文分四个章节来论述,第一章首先从文学角度对“比”、“兴”手法进行解释,第二章重点深入地论述了中国花鸟画作品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并列举一些花鸟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刨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比”、“兴”手法在花鸟画中的运用,不但能使画家更好的达到人性与物性的合二为一、更好地抒发画家的感情,还能提高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强花鸟画的艺术感染力。最后,结合自己的创作谈自己对“比”、“兴”手法的运用和认识,作者认为要创作出优秀的花鸟画作品,画家必须首先在情感上“与物神通”,找到自己和物象的情感共鸣,然后再对物象进行艺术的想象和拟人夸张的表现,近而达到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创作境界。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