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文学,是清末民初文坛的主力军,具有不可抹杀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却被视为阻挡新文学发展的障碍而被彻底否定。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它由于存在着某种封建性、保守性,故受到新文学作家的批评;而新文学作家的批评锋芒,也是符合反封建的时代潮流的。然而,就鸳鸯蝴蝶派自身的社会品格与艺术价值来估量,它却具有暴露黑暗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现实主义,但是,这种应该予以肯定的东西,在当时也被否定的浪潮所吞没。这当然是有缺失的。现在,应该用历史主义的眼光,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否定其应该否定,肯定其应该肯定,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还生活的真实面貌,使其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的一翼,而重现夺目的光彩。特别是,新文学作家应该从三次对通俗文学的批评中获取经验教训,以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不断纠正自己批评方法的局限性、片面性,坚持批评方法的辩证性、完整性,从而在更高更深的哲学层次上启示人们,创造和谐的文学,营造百花齐放的景象,让新文学和通俗文学比翼齐飞、凌空翱翔!文学创作充分表明:新文学作家和鸳鸯蝴蝶派,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后者撷取前者之严肃,前者可以吸收后者之趣味,使游戏中富于人生的乐趣,使严肃中蕴含游戏而有休闲、消遣的成分。两者相互融通,并行不悖,方能各呈异彩。例如:国难小说、武侠小说,不是在趣味之中蕴含着国家、民族的意识吗?我们还可以看到,鸳鸯蝴蝶派对小说是以张扬柔性为其根本特色的;唯情主义,情柔似水,乃是它的精神、灵魂。其辐射范围,岂止于新文学作家作品?它也波及到整个现当代文学长廊。新文学作家小说中的爱情描写,不是也汲取了言情小说中某些缠绵柔婉之性吗?本课题主要采取实证的方法、历史的方法,通过对通俗文学文本的具体分析,推翻加在通俗文学头上的不实之词。展现通俗文学原始风貌,以期客观、公正地评价通俗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具体来说,本课题从新文学作家对通俗文学三次大规模批评的观点中抽绎出几个主要方面,围绕“游戏消遣的文学观念”、“通俗文学思想意识的封建性”、“通俗文学的艺术形式”、“文学的市场性”等关键问题加以辩证分析,反思新文学作家与通俗文学作家分歧产生的原因,他们各自的优势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