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金属砷,存在于各种矿石和矿物中,主要可以通过皮肤接触、饮食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中的砷含量在不断的增加,砷污染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的概念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由Brooks等人提出,近年来已发展为砷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用植物来修复环境污染的方法,其目的在于发展一种基因,使其在植物任何种属中都能够使用的砷污染治理手段。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利用转基因技术来研究砷酸还原酶基因(AtACR2)与启动子上反向基因-锌脂蛋白(ZNF-1)相互作用后对砷的抗性调控。本实验分别以野生型拟南芥哥伦比亚、T-DNA插入突变体atacr2-2、 atacr2-1、T-DNA插入突变体znf-1拟南芥为背景材料,将带有锌脂蛋白基因的农杆菌用浸花法转化导入拟南芥中,让锌脂基因分别在野生型拟南芥、拟南芥突变体atacr2-2、 atacr2-1.zn-1中过量表达。观察不同拟南芥植株的表型,确定了砷酸还原酶基因(AtACR2)与锌脂蛋白(ZNF-1)相互作用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拟南芥对砷酸盐的抗性,对砷酸还原酶基因在拟南芥中对砷酸盐胁迫的响应和调控中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这一结果大大丰富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