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淡水蚌类是淡水生态系统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水生生物,它们运动缓慢,生活区域相对固定,对环境变化的耐受能力较弱,是淡水生物类群中分布最广、最易受到威胁的类群之一。淡水蚌类是食物链上的重要环节和淡水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小型动物、底层鱼类和一些鸟类的食物。淡水蚌类作为滤食者,通过滤食营养物质、有机物和浮游生物来改良水质。淡水蚌类在淡水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生物量和密度往往都在底栖动物中占优势,如果淡水湖泊或是河流中的淡水蚌类消失,将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问题。鄱阳湖区生境复杂,淡水蚌类物种繁多、资源丰富,但人类活动严重地破坏淡水蚌类的生境。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对鄱阳湖的淡水蚌类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但基本是定性采集和分析,所以对鄱阳湖的淡水蚌类资源进行定量调查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分不同湖区、不同用途类型湖泊、不同生境对淡水蚌类进行系统的定量采集和调查,并分析说明了淡水蚌类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状况,为鄱阳湖淡水蚌类的种类组成和资源状况提供了资料,对鄱阳湖淡水蚌类的资源利用和保护、以及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能对淡水蚌类带来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鄱阳湖淡水蚌类有13属42种,中国特有种有32种;优势种为圆顶珠蚌和洞穴丽蚌,它们在各采样湖区都有分布。每个采样湖区标本所含属数、种数和相对丰度相差较大;各属所含种数和相对丰度差异较大;各采样湖区、各属之间生物量和密度存在较大差异。全湖淡水蚌类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28±0.22)ind/m2和(4.08±3.96)g/m2。在种群结构方面,舟形无齿蚌、褶纹冠蚌、背瘤丽蚌、鱼尾楔蚌、猪耳丽蚌、扭蚌、中国尖嵴蚌、真柱矛蚌、洞穴丽蚌、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刻裂丽蚌、绢丝丽蚌和圆头楔蚌属于增长型;短褶矛蚌、射线裂脊蚌、蚶形无齿蚌和圆顶珠蚌属于稳定型;多瘤丽蚌、椭圆背角无齿蚌、球形无齿蚌和棘裂脊蚌属于衰退型。2.青岚湖是天然湖泊,淡水蚌类有11属35种,中国特有种有28种;优势种为圆顶珠蚌、洞穴丽蚌和中国尖嵴蚌,它们在每个季节标本中都占较大的比例。淡水蚌类属、种数在每个季节相差不大,以秋季11属、21种为最多;标本各属所含种数差异较大,以丽蚌属9种、无齿蚌属8种最多;夏季生物量和密度最大,分别为22.75 g/m2和0.81 ind/m2;秋季生物量和密度最小,分别为10.00g/m2和0.31 ind/m2;全年平均生物量为(15.94±5.26)g/m2,全年平均密度为(0.59±0.21)ind/m2。在种群结构方面,球形无齿蚌、射线裂脊蚌、楔形丽蚌、圆背角无齿蚌、扭蚌和蚶形无齿蚌属于增长型;圆顶珠蚌、洞穴丽蚌、中国尖嵴蚌、褶纹冠蚌、短褶矛蚌和棘裂脊蚌属于稳定型;河无齿蚌、三角帆蚌、真柱矛蚌、卵形尖嵴蚌、椭圆背角无齿蚌和鱼尾楔蚌属于衰退型。3.军山湖是增殖湖泊,淡水蚌类有9属16种,中国特有种有9种;优势种为圆顶珠蚌和洞穴丽蚌,它们的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10 ind/m2和0.24g/m2、0.04 ind/m2和0.26g/m2,分别占全湖密度和生物量的52.47%和31.07%、21.30%和33.83%。标本各属所含种数差异较大,以无齿蚌属4种、矛蚌属3种最多。青岚湖淡水蚌类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军山湖的大约3倍和20.70倍,两湖群落相似系数为41.67。作为天然湖泊的青岚湖比作为增殖湖泊的军山湖面积小很多,但青岚湖淡水蚌类资源比军山湖丰富,说明人工增殖对军山湖淡水蚌类资源有较大的影响。4.大湖池、神塘湖和东湖都是鄱阳湖区的浅水湖泊,太子河是一条河沟,饶河、修河、信江、赣江都是鄱阳湖的重要水系。这些采样区域淡水蚌类共有14属40种,中国特有种有32种,洞穴丽蚌、圆顶珠蚌和蚶形无齿蚌在各采样区域都有分布。太子河淡水蚌类有10属23种,中国特有种有16种;饶河淡水蚌类有8属17种,中国特有种有10种;大湖池淡水蚌类有4属7种,中国特有种有3种;神塘湖淡水蚌类有5属6种,中国特有种有2种;东湖淡水蚌类有3属7种,中国特有种有2种;修河的淡水蚌类有10属14种,中国特有种有7种;信江的淡水蚌类有12属27种,中国特有种有22种;赣江的的淡水蚌类有13属29种,中国特有种有21种。河道淡水蚌类的属数、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密度和生物量均大于浅水湖泊,各属在河道的种数总体多于在浅水湖的种数,说明河道的淡水蚌类资源比浅水湖泊丰富。5.淡水蚌类对不同的环境因子产生不同的响应。在淤泥底质中的淡水蚌类平均种数最多,达5.67种;水草底质最少,为1.84种。淤泥底质的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62 ind/m2和13.42g/m2;水草底质最小,分别仅为0.002 ind/m2和0.044g/m2。水深<2.0m的水体中蚌类平均种数最多,达5.71种;水深>6.0 m最少,为1.14种。水深<2.0 m的水体中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71 ind/m2和13.09 g/m2;水深>6.0 m最小,分别仅为0.04 ind/m2和0.62g/m2。流速较缓的水体中蚌类平均种数最多,达5.18种;流速平缓最少,为1.92种。流速较缓的水体中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63 ind/m2和13.74 g/m2;流速平缓最小,分别只有0.004ind/m2和0.086g/m2。透明度30-50cm的水体中蚌类平均种数最多,达5.83种;透明度>70cm最少,为1.63种。透明度30-50cm的水体中密度和生物量最大,分别为0.73ind/m2和16.33g/m2;透明度>70 cm最小,分别只有0.08 ind/m2和1.64g/m2。6.不同淡水蚌类干露死亡的半数有效时间ET50(d)长短不一,总的趋势是:洞穴丽蚌>中国尖嵴蚌>褶纹冠蚌>扭蚌>射线裂脊蚌>短褶矛蚌>真柱矛蚌>圆背角无齿蚌>蚶形无齿蚌>球形无齿蚌,说明贝壳比较厚的蚌类比贝壳比较薄的蚌类更耐干旱。规格不同的同种蚌类,呈现出大规格蚌类比小规格蚌类更耐干旱的趋势,并且规格相差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说明成年蚌比幼蚌有更强的耐干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