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tner是自2004年以来在云南橡胶上大面积爆发成灾的重要害虫。利用寄生性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是有效遏制其危害蔓延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橡副珠蜡蚧天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重要寄生性天敌斑翅食蚧蚜小蜂Aneristus ceroplastae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对橡副珠蜡蚧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并测定了几种主要杀虫剂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和橡副珠蜡蚧的毒性。现将主要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形态观察:通过对橡副珠蜡蚧和斑翅食蚧蚜小蜂的解剖,观察并描述了斑翅食蚧蚜小蜂不同虫态及其生殖系统的形态特征。研究表明该蜂经卵、1龄、2龄、3龄、前蛹、蛹几个阶段发育到成虫;解剖生殖系统发现,斑翅食蚧蚜小蜂卵巢左右成对,各由3条卵巢管组成;发育后期的蛹开始怀有大量成熟的卵。2.生物学特性2.1斑翅食蚧蚜小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斑翅食蚧蚜小蜂只寄生橡副珠蜡蚧2龄、3龄若虫及初期成虫,不寄生1龄若虫。2.2个体发育。在26℃时以橡副珠蜡蚧3龄若虫为寄主,斑翅食蚧蚜小蜂完成一个世代需21~26d,其中,卵到幼虫期需14~17d,蛹期为7~9d;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生殖系统在蛹期已开始发育,6日龄的蛹已有少量的发育成熟的卵,7日龄蛹怀卵量急剧增加,平均达63.9粒,刚羽化时的小蜂的抱卵量则高达154.65粒,而羽化后1天的小蜂抱卵量为163.23粒,说明斑翅食蚧蚜小蜂大部份的成熟卵是在羽化前或刚羽化时形成,也说明斑翅食蚧蚜小蜂是卵细胞发育成熟型的寄生蜂。2.3羽化。斑翅食蚧蚜小蜂主要是在早上8:00~10:00羽化。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羽化孔为圆形,边缘不整齐,位于寄主体背纵脊的后部近肛裂处,羽化孔大小为0.2-0.6mm。2.4生殖方式。斑翅食蚧蚜小蜂营两性生殖,没有交配的雌蜂目前尚未发现有后代出现。斑翅食蚧蚜小蜂羽化后即可进行交配,交配时间2~3s,雄蜂有竞争交配行为。交配明显刺激雌蜂产卵,在相同接蜂量条件下,未交配的斑翅食蚧蚜小蜂在三龄橡副珠蜡蚧体内产卵0.05粒/头,而交配的斑翅食蚧蚜小蜂在三龄若虫上的平均产卵4.8粒/头,已交配的雌蜂产卵量比未交配的高达82.0倍。2.5产卵行为。斑翅食蚧蚜小蜂的产卵行为有寻找、寄主检查、产卵器刺探、产卵、产卵针拔出等几个步骤。斑翅食蚧蚜小蜂对已被同种其它蜂(或它自已)寄生过的寄主识别能力较差,存在过寄生现象。3、生态学特性3.1温度对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与繁殖的影响温度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的发育与繁殖影响明显,斑翅食蚧蚜小蜂在18-30℃范围内可完成世代发育,在18-27℃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发育加快,30℃时发育减慢,温度与世代发育速率的关系式为V(e-a) = -0.0003T2 + 0.0185T - 0.2039。采用直线回归法求得斑翅食蚧蚜小蜂完成世代的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2.76℃和306.62日度;最优法为:12.34℃和304.16日度;根据世代有效积温可推算出在海南可发生28-29代,在云南版纳可发生25-26代。对体长的影响为体长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18℃最长为1.18mm,30℃最短为1.03mm。在18℃、21℃、24℃、27℃、30℃时的抱卵量分别为117.10粒、131.57粒、150.90粒、165.60粒和44粒,说明抱卵量则是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温度过高会明显下降;对寄生率地影响为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斑翅食蚧蚜小蜂寄生,21℃时寄生率最高为36.0%,30℃时寄生率最低为4.5%。结合各方面的参数,斑翅食蚧蚜小蜂发育繁殖比较适宜的温度为20-27℃度范围内,30℃以上不利于小蜂的发育及存活。3.2光周期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的发育与繁殖的影响发育速率随光照时间增加而增加;世代历期最长的是L:D=10:14的为27.76d,最短是L:D=16:8为24.83d。光周期对抱卵量的影响影响明显,光周期适宜时抱卵量增多,过长或过短都会有所减少,光周期为L:D=12:12时的抱卵量最多为150.9粒,L:D=16:8时最少为139.23粒;光周期对寄生率的影响较小。3.3温度、湿度及光照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羽化的影响成虫的羽化主要集中在上午8:00—10:00。温度、湿度、光照对其羽化节律均有影响。温度升高羽化提前,且相对集中;湿度在20%-90%的范围内随湿度的升高成虫羽化高蜂延后;而光照时数过长或过短均可使斑翅食蚧蚜小蜂的羽化相对分散。3.4温度、食料对雌蜂寿命的影响温度和补充营养对斑翅食蚧蚜小蜂成虫寿命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雌蜂的寿命逐渐缩短;在相同条件下补充营养能延长成虫寿命,取食10%蔗糖的寿命最长,而在清水和无补充营养寿命则相对偏短。3.5成虫期的补充营养及发育时间对抱卵量的影响通过对刚羽化的成虫及羽化后用不同营养液喂养12h、24h、48h、72h,结果表明成虫期的补充营养及发育时间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的影响不明显。4.斑翅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控制作用在斑翅食蚧蚜小蜂寄生橡副珠蜡蚧的过程中,供试寄主若虫密度对斑翅食蚧蚜小蜂寄生作用有明显影响。当供试寄主若虫处于低密度时,被寄生的若虫数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若虫密度≥40头/蜂时,被寄生的幼虫数量增幅急剧变小。采用HollingⅡ模型进行拟合,其功能反应模型为Na = 0.6721N / (1 + 0.0233N) ;斑翅食蚧蚜小蜂自身的密度对寄生作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符合Hassell - Varley模型E=0.3922P-0.5881,表明斑翅食蚧蚜小蜂的寻找效应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寄生蜂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5.杀虫剂对斑翅食蚧蚜小蜂的影响6种药剂对橡副珠蜡蚧3龄若虫和斑翅食蚧蚜小蜂成虫的选择毒性为: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敌介灵>甲胺膦>啶虫脒>毒死蜱,其中溴氰菊酯的选择倍数最高为35.59,毒死蜱的选择倍数最低,仅为0.0006。建议在天敌较多的季节,可优先选用溴氰菊酯防治橡副珠蜡蚧,三氟氯氰菊酯可以与溴氰菊酯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