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其能否有效发展取决于我国推行的调控政策的正确与否。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时时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因此,股票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者,总是最先反映着政策干预对市场的作用。同时,研究股票市场在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之后的基本特征,不仅为该政策推行后的市场效果提供了直观材料,也为该政策之后进一步微调提供了有力的市场依据。为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防止经济的进一步下滑,我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实际市场结果显示,该投资计划不但有效防止了我国与世界经济的同步下滑,更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经济发展伴随着的是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走高,因而为了防止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出现,政府于2010年4月推出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新国十条”,用以规范市场并促进其有效发展。而对于该政策是否能够促进市场的有效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论,本文从股票市场的角度出发,通过金融时间序列理论模型(修正R/S分析和GPH谱回归分析)检验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前后股市房地产板块的收益率序列、波动序列是否具有长期记忆性,进而对该调控政策实施的恰当与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降低了股市地产板块的长期记忆性,增强了该类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介绍政府干预与市场效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回顾对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有效的研究进展,引出本文的现实意义;其次,阐述市场有效性理论的发展以及其与长期记忆之间的关系,描述检验金融时间序列长期记忆性的理论模型及其主要统计特征;而后,通过应用理论模型,对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前后的收益率时间序列进行实证检验,详细讨论该政策出台前后的地产指数长期记忆性的存在与否或变化情况;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能否促进市场的有效发展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