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基本上是一个科学至上、理性主义的时代,虽然没有哪个哲学家、哪个人是纯粹的理性主义或者非理性主义,但被贴上了非理性主义标签的柏格森却势必没落,只是一个人的声望在死后没落,并不代表着这个人的思想也会随他而去。柏格森所讨论的时间问题、自由问题、身心问题、直觉问题、记忆问题等等,人们至今依然没有取得比柏格森更大的进展,人们对理性主义所提供的答案也早已经开始不满,这也是在柏格森几乎无人问津的今天,我们依然研究他的学问的意义。本文分三个部分对柏格森的绵延理论进行了探讨:一、对柏格森分析心理状态强度的大小问题做了阐述,涉及到柏格森对还原论的批判,为了方便后面的内容及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的区分,对还原论的批判这里侧重于柏格森对心理物理学的批判,根据其分析,心理状态的变化是质的变化而非数量变化,并不能够将心理状态的强度还原为物理原因,而心理状态的真正特征是绵延;之后引入柏格森的假问题理论,并指出心理状态强度的大小问题便是一个“不恰当的提出问题”的假问题,心理强度并不存在数量的大小,它是绵延领域而非广延领域的。二、对柏格森的绵延概念进行梳理,对绵延的主要属性加以分析。将绵延的属性分为连续性、时间性、异质性、简单性、众多性、潜在性等并加以分析,这个过程中涉及对意识流、时间理论、众多性与单一性、一和多、连续性与异质性、潜在性与可能性、深层自我与表层自我、机械记忆与纯粹记忆等概念和理论的阐述与分析。这部分是全文重点,除对绵延属性分析之外,还尝试着以绵延为主要线索,以假问题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时间问题、身心问题、记忆问题、自由问题加以分析。三、对作为绵延把握方式的直觉做了阐述。首先阐述理智特征及其意义,指出科学与理智的作用及其不能把握连续性和生命的缺陷,然后指出直觉的特征及其与理智的区别,最后,对直觉作为方法是否可能加以简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