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TSC-RAML患者TSC1/TSC2突变位点检测与分目的:明确TSC1/TSC2致病性突变在TSC-RAML患者中的分布,探索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研究对象共24例,其中,TSC确诊患者22例,TSC疑似患者2例;22例TSC确诊患者中TSC-RAML患者20例。经知情同意,取外周静脉血3m1,通过微阵列芯片捕获,在Illumina HiSeq2500平台上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将检测结果与LOVD数据库比对。结果:22例TSC确诊患者中,TSC1突变4例,TSC2突变15例,未检测到突变3例。20例TSC-RAML患者中,TSC突变率85%(17/20), TSC1:TSC2约为1:4.7(3vs 14),TSC1/TSC2突变位点的分布均较为弥散,突变类型以无义突变(41.2%)及框移突变(35.3%)为主。TSC1及TSC2突变患者中,最小年龄分别为14岁及8岁,RAML的最大直径分别为10.3cm及>20cm, RAML最大直径≥10cm的例数分别为1例及8例。通过与LOVD数据库比对,检测出新发突变位点8例,TSCl突变1例,TSC2突变7例。3例家系中,先证者RAML最大直径分别为10、10.3及16cm,而家系成员RAML最大直径分别为0、0及1cm。结论:TSC-RAML患者基因突变以TSC2为主,突变位点弥散,以无义突变及框移突变为主;TSC2突变患者RAML发病年龄相对更早,病情相对更重;TSC-RAML临床表现个体化差异较大,但与突变位点及突变类型可能无关。第二部分 TSC-RAML组织中nTOR信号通路激活水平研究目的:研究mTOR信号通路在TSC-RAML组织中的激活水平。方法:研究组5例TSC-RAM IL标本,对照组10例S-RAML标本及10例非肾脏肿瘤患者的正常肾组织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p-mTOR、p-S6K1及p--4EBP1在上述3组标本中的表达。结果:p-mTOR在TSC-RAML中呈阳性或强阳性表达,在S-RAML中呈弱阳性表达;p-S6K1在TSC-RAM L中呈阳性表达,在S-RAML中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p-4EBP1在TSC-RAML中呈阳性或弱阳性表达,在S-RAML中呈弱阳性表达;p-mTOR、p-S6K1及p-4EBP1在正常肾脏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5例TSC-RAML标本中,p-mTOR及p-4EBP1在发生TSC2突变的3例患者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相对高于2例发生TSC1突变患者的标本,而p-S6K1在TSC1突变及TSC2突变患者标本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与S-RAML及正常肾脏组织相比,mTOR信号通路在TSC-RAML组织中的激活程度相对较高;与TSC1突变相比,mTOR信号通路在TSC2突变患者的RAML组织中激活程度相对较高。第三部分 mTOR抑制剂治疗TSC-RAML的疗效及安全性初步研究目的:评估mTOR抑制剂everolimus治疗TSC-RA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开放、非随机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临床确诊的TSC-RAML患者,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符合标准的患者给予everolimus 10mg/d口服,治疗时间为一年,常规随访时间为开始服药后第3、6、12及24个月,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药物用量。详细评估和记录患者服药前基线数据及服药后病情变化,以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结果:截止目前,已有5例TSC-RAML患者入组并口服everolimus治疗3个月。与基线数据相比,每例患者的RAML均有明显减小,RAML最大直径平均缩小3.8(1.5-6)cm,最大直径平均减小百分比28.2%(15.4%-38%)。5例患者的面部血管纤维瘤也明显变淡变平。2例患者精神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口腔炎、咳嗽、上呼吸道感染、皮疹为最常见不良事件,其中仅1例3级不良事件,其余均为1~2级。结论:mTOR抑制剂everolimus在TSC-RAML治疗中疗效显著,TSC-RAML直径减小明显,不良事件以1-2级多见,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