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j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并在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崛起和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小微企业在软硬件建设方面由于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内控制度不健全,决策的随意性程度高,生命周期较短等缺陷直接导致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增加以及融资需求的难以被充分满足。尤其珠三角、长三角区域,近年来实体经济情况面临的考验颇为严峻,小微金融服务能否获得发展与保障,关乎区域稳定发展大局。基于此,国家将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制定了相应政策。与此同时,对商业银行而言,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宽,减少了优质企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需求;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直接收窄了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削弱了商业银行的政策红利。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战略转型,是商业银行在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本文选择珠三角区域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作为切入点,进行了以下几部分的内容研究。第一章主要集中介绍选题缘起、相关研究概况以及论文整体思路。珠三角地区金融实体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同行前列,融资需求旺盛,这也直接带来珠三角地区小微金融的繁荣。这些日趋成熟的小微金融为推动珠三角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无可避免也出现了一些相关的弊病。本文据此展开整个行文,试图深度观察珠三角小微金融的真实状况。第二章主要集中讨论小微金融的生态。本文首先对小微金融概念进行厘清,然后通过引入小微金融相关理论对我国小微金融生态进行概述,最终具体到珠三角区域小微企业真实生态的研究,其中包括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以及小微金融发展的困境。第三章主要研究珠三角地区小微金融实务极其特点,主要集中在小微金融的融资服务和综合服务两方面。通过了解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实务及其特点,可以观察到当前我国小微金融的具体发展情况,并且可以了解到珠三角区域小微金融目前发展的主要障碍。第四章主要研究商业银行小微金融的改革方向,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颇受国内实体经济的影响,本章拟从小微金融自身内部的产品开发策略拓展、担保结构改进、风险定价控制、运营策略更新四个方面进行内部分析研究。此外,政府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角色扮演问题,同样也属小微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值得研究者关注,因此本章也关注作为外部环境的政府在小微金融改革中角色调整。结语部分主要是珠三角小微金融之于全国小微金融的启示意义,珠三角地区虽然金融业发达,但相对而言,中国整个金融市场庞大而活跃,选择一个区域进行研究,自然难以做到窥一斑而见全豹。本文更趋向于呈现出整个珠三角区域商业银行小微金融的目前形态,而并非是预测或者作出一个铁饼一块的结论。小微金融服务对整个区域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主要意义,所以,研究珠三角这一个经济活跃区域的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不仅能提供一个重要的小微金融研究区域性视野,同时也是最近实体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题中应有之意。
其他文献
针对东北管网,建立了以输油成本为目标函数,以余蜡厚度、清蜡周期为决策变量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值方法进行求解。该模型适合低输量下高含蜡原油管道的清蜡周期和余蜡厚度计算,
提出了二氧化碳在焦化中还原为一氧化碳,并加以利用的设想,从而将二氧化碳重新引入化工链。它可以作为煤清洁利用的手段,也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一种途径,一旦实现,则具有
能力-成绩差异模型是使用得最广泛的学习困难鉴定方法,但近年来,学者们从理论假设和实践应用上对该模型进行了猛烈的批评,并提出了新的鉴定模型:反应-干预模型。通过研究证明
<正>IP是知识产权的英文缩写。文学IP、网络IP的说法在社会上很是流行。那么,对于具体的文化创意企业、数字出版企业而言,IP到底是指什么?他们上市和成功经营靠什么?从乐视、
《欲望号街车》是美国戏剧大师田纳西·威廉斯的一部力作,剧中描写了女人卑微低下的从属地位和男人优越的统治主宰地位。街车上的女人们已成为男权和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她们毫
1521年和1548年,明朝皇帝曾两次下令开战,驱逐在我国沿海横行不法的葡萄牙人。两次驱葡战争,中国军队都取得了全胜,大灭了葡萄牙人的威风。但两次战争后,中国军队的两位主帅得到了两种截然
期刊
对于内压设备来说,防止其超压是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忽略其承受外压的情况,从而使设备失稳而破坏。临界压力PCR是判断外压薄壁容器失效的主要依据。通过对
<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日新月异,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和习惯正悄然转变,传统电视媒体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一边是新媒体用户数量的剧增:据统计,截
介绍了目前我国高校公共空间的一般现状和特点,并进行具体分析,探讨了校园环境及空间设计对提高校园文化品味的潜移默化作用。文中还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