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十周年之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仍旧未散。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势头。世界经济的增速骤降,自持增长的新动力尚未形成。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科技创新正成为各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新优势。世界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需要我国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发展。党的十九大着重强调了“坚持新发展理念”,重点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当前环境下科技和经济正深度融合,要推动科技经济融通发展。创新驱动的环境下,高质量、融合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第一推动力。金融创新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扩散释放了金融资本的活力。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作者通过对十九大报告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精神的学习、领会与实践,认为科技金融领域的高质量、融合发展是一种双螺旋式上升的耦合发展。论文以科技金融、螺旋式系统、容量耦合等经济学、管理学、结构生物学、生态学、物理学等交叉科学理论、方法和模型为基础,实证研究了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耦合发展程度。本文明确了科技金融的“技术—金融”本质。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是一种新的“技术—金融”的系统耦合范式,是通过政府、企业、科研、金融四个创新主体子系统将科学知识和技术专利通过金融资本的运作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创新系统活动,从而实现科学技术的财富创造和金融资本的增值过程。文章在梳理科技金融的螺旋式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基于集合论的方法判定得出科技金融应该是一种螺旋式系统模式。借鉴结构生物学的理论,论文首次建立了以DNA双螺旋结构为参考的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螺旋架构模型。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螺旋结构包括: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两条“核苷酸链”,政府、企业、科研和金融四大“碱基”子系统以及“氢键”要素。在尖塔战略、三螺旋层叠式创新以及PDSA循环理论的思考基础之上,论文解释了系统螺旋式发展的循环旋进动力。通过波士顿矩阵的运用,本文确定了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耦合域,并分析了系统基于资本、风险和政策的耦合动因。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耦合发展,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主要体现在基于“资本增长”和“资本供求”的耦合;外因则主要体现在基于“风险规避”和“政策引导”的耦合。文章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并借助Vensim软件,分析了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耦合因果路径,而且阐明了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自组织机制、竞合协同机制和动态平衡条件。结果显示,具有竞争关系的“碱基”系统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差异性;具有共生关系的“碱基”系统之间必须形成协作的创新网络;具有捕食关系的“碱基”系统之间嵌入性不宜过大,要保持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开放性;并识别了科技金融的原有风险和系统耦合的新增风险。依据协同学理论,在分析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序参量基础上,本文首次构建了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耦合发展的GERF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作者经过大量资料的查阅、实习调研并反复筛选和比较,最终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54项指标,其中政府和金融子系统各11项指标,企业和科研子系统各16项指标。借鉴物理学的容量耦合模型,论文首次建立了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耦合发展度评价模型。耦合发展度评价模型综合考虑了“碱基”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以及“碱基”子系统自身的内聚发展程度。依据耦合发展度的评价标准,文章将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耦合发展度分成四个阶段,并借助BP神经网络建立了耦合发展度的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北京市科技金融耦合发展的现状和案例,本文运用MATLAB编程在建立的耦合发展度模型基础上,对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耦合发展程度进行评价研究,并借助EViews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VAR方差分解,最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对耦合发展度进行预测。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耦合发展度对四个子系统有序度的脉冲响应在响应期内都呈现正向波动变化。预测10期时,政府、企业、科研和金融子系统有序度分别能解释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耦合发展度波动的5.04%、5.32%、12.74%和49.50%。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耦合发展度在2006-2016年总体处于上升的态势,其变动大致历经低度耦合、拮抗和磨合三个阶段,期间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滞后周期为2年),耦合发展度在2010年开始小幅下降,且预测2020年系统达到了高度耦合的发展状态。根据物理学的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本文构建了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运行模型,并依据运行规律的假设,实证分析了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其中,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向心推动力作用,有助于促进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耦合发展;金融资本对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的耦合发展起到了加速度的作用;科研专利在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耦合发展过程中充当了良好的中介作用。论文采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基于耦合发展度的调控模型,对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2019年的耦合发展度进行调控。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耦合发展调控的时滞周期步长2年,即当耦合发展的调整目标年份为2019年时,应从2017年就开始调整,并且文章求解了调控目标区域。最后,针对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耦合发展的问题,本文给出了系统耦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系统耦合发展的政策建议。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耦合发展存在以下问题:财政支持力度降低,国有资本引导不够;研发经费结构失衡,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科技成果转化不高,高技术产业化下降;科技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服务尚未健全。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耦合发展的路径选择应该依据其所处的耦合发展程度。政府主导型耦合发展路径适用于低度耦合阶段和磨合阶段;过渡型耦合发展路径主要适用于拮抗阶段;市场主导型耦合发展路径适用于磨合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耦合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政府主导型耦合路径呈“U”型延伸,且在磨合阶段需注重政府和市场的协同发展作用。北京市科技金融双螺旋创新系统耦合发展的建议包括:健全科技金融法规,完善科技金融支撑;发挥财政资金效应,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创新金融产品种类,发挥市场配置作用;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多主体产业化发展;搭建科技金融平台,健全科技金融服务。论文的研究拟为北京市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建立开放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提供新的理论洞察和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