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扩张,导致对土地这一紧缺资源的需求量骤增,大量的土地被征收,尤其是农村集体土地被征收、还有大批的城市房屋被拆迁。土地征收作为一种基本的法律制度,各国法律都有不同规定,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国家为了公共利益或公共福祉依法将私有土地收归国有并给予补偿的制度。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如此。但是由于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特殊性以及土地征收立法本身存在的内在冲突和漏洞,造成土地征收过程中公权侵害私权的情况日益严重,并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引发了大量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什么是公共利益?如何来界定公共利益,土地征收权滥用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来保障公民的合法私权益?将成为本文分析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写作。本文第一章将以土地征收中的一系列非法或暴力拆迁案例作为例证,从土地征收的法理分析入手,简要介绍土地征收制度和分析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第二章分析现行土地征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公民私权保护现状,以土地征收的目的“公共利益”为研究目标,从土地征收目的的正当性和程序的公正透明度以及补偿的及时和公平性来研究公共利益和私权保障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我国现有土地征收制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对相关问题和缺陷进行了剖析归纳。第三章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比较借鉴国外土地征收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的经验,提出限制征收权滥用,加强我国土地征收过程中私权保护的立法建议,以及新形势下对政府行为进行规制和管理的立法完善,以期完善和构建新的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土地征收制度,规制公权的滥用,实现对公民私权尤其是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