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属于河流相砂岩油藏,截止2019年3月,已历经30余年的开发历程,平均单井含水率高达98.4%,处于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储量动用程度高、生产井含水过高、剩余油分布复杂且高度分散、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认识不清等,导致剩余油挖潜及提高采收率的难度加大。以区域沉积背景为基础,本文以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模式拟合、动态资料指导”的研究思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属于河流相砂岩油藏,截止2019年3月,已历经30余年的开发历程,平均单井含水率高达98.4%,处于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储量动用程度高、生产井含水过高、剩余油分布复杂且高度分散、剩余油分布影响因素认识不清等,导致剩余油挖潜及提高采收率的难度加大。以区域沉积背景为基础,本文以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模式拟合、动态资料指导”的研究思路,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分析测试、开发动态等资料开展研究区曲流河储层构型研究。本文重点关注井间构型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井震结合确定复杂曲流带的分布,归纳地层切片序列的纵向变化规律,在连片点坝砂体内部识别单一曲流带边界。在单期曲流带内部,采用“废弃河道定边,地震属性定位”的标准,综合前人研究得出的不同砂体形态的点坝叠加的地震正演模式,划分单一点坝并刻画井间点坝叠置关系,依靠以上思路与方法,开展研究区各级构型单元识别。研究表明:对三维地震数据进行90°相位转换,地震属性高值区域可以与井控曲流带沉积相边界有效匹配。五级构型单元界面(单一曲流带边界)表现为一条连续的地震属性低值区,地震属性低值区两侧连井剖面特征发现存在高程差。在地质模式与地震正演提供的模型的指导下,能够刻画出研究区四级构型单元(点坝)分布。借助现代沉积卫星照片建立定量地质知识库,研究区河流满岸深度范围为5.02m-11.88m,河流满岸宽度范围为95m-393m,点坝长度范围为589m-1762m,单一曲流带宽度范围为739m-3103m,单一侧积体宽度范围为63m-262m,侧积层倾角平均约为4.2°。在储层构型刻画的基础上,结合开发动态和分析测试资料,分析了储层构型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对于五级构型单元,泛滥平原相及侧缘相在短时间内含水上升较快,废弃河道部位存在多期叠置的情况下具有无水期长,较慢的含水上升速度的特点。四级构型单元中,叠加部位剩余油分布受点坝间泥质夹层发育程度及注水井下部点坝物性控制。点坝叠加位置点坝主体连通时,叠加带附近上部点坝剩余油相对富集点坝叠加位置点坝间泥质夹层发育且下部单元物性差时,叠加带附近夹层下部点坝剩余油相对富集。三级构型单元中,下部侧积体剩余油不富集,上部侧积体剩余油开采难度高,主要可开采剩余油在中部侧积体。本文采用的井震结合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储层遮挡渗流带的预测精度,对相似沉积条件的高含水开发中后期油田的储层构型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伴随对砂砾岩油藏的不断勘探开发,发现该类油藏蕴含可观的工业油流并且在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东营凹陷利563区块是典型的砂砾岩岩性油藏,通过对区块内部持续的滚动勘探,发现近期部署的开发井中油气含量可观,但由于砂砾岩在空间整体混杂堆积,岩性种类复杂多样,导致非均质性强,从而降低了滚动勘探的成功率,另外不同开发井间油气产量差异较大,借助常规储层宏观非均质性方法可能无法解决当前开发面临
页岩油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形式,为石油工业提供了巨大的资源潜力,同时也为石油工业注入了新的勘探动力。我国页岩油主要分布在湖相页岩沉积盆地,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为优质烃源岩,多口井获得工业油流,展现出良好的页岩油开发潜力。本文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在已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验测试,对研究区页岩特征进行总结,对页岩油可动性进行刻画,取得相应
龙西地区葡萄花-萨尔图油层地层格架、沉积相和砂体展布特征研究目前还处于大尺度范围剖析和宏观刻画阶段,这制约着剩余有利区各油层组成藏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油气分布特征有待进一步认识和完善。因此,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地震、岩心、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及试油资料,对葡萄花-萨尔图油层构造、沉积、储层和成藏特征进行了精细的研究,探讨了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葡萄花-萨尔图油层沉积相类型为三
磷石膏长期堆存会出现固结现象,胶凝性也会发生改变。将堆存磷石膏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生产,研究堆存磷石膏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工艺和制品性能的影响,分析堆存磷石膏用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堆存磷石膏可以用于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掺量为0~3.1%时,砌块的干密度和抗压强度符合GB/T 11986—202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3.5、B06级的技术要求。
在隐蔽油气藏类型中存在着一类特殊储层,即是处于强反射背景下的弱信号薄储层。形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盖层含有生物灰岩、油页岩或低速泥岩等特殊岩性,导致大波阻抗差,使上覆地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呈现强振幅反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下部储层厚度较薄,本身反射能力不强,相邻地震波互相耦合后屏蔽掉了储层信息,呈现出弱反射特征。本文的研究区主要范围为东营凹陷纯化构造带沙四段纯下亚段。该区块地质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发育
当前的常规测录井技术由于无法较为准确的测量地层矿物种类和含量,对于矿物和岩性情况较为复杂的储层在进行评价时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使准确的勘探与开采的困难性较高。目前较为常用的求取地层中的矿物含量和识别岩性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关系模型,但是建模所得到的处理结果一般精度欠佳。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技术能够检测岩心/岩屑的从钠到铀34种元素质量百分含量,获得目标井连续、定量的元素含量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处
本文以东营凹陷利563块沙四上亚段纯下次亚段为例,利用地震资料解决研究区等时地层格架、沉积相平面展布、“甜点”分布范围预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充分调研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其次,井震结合进行等时地层划分工作,并在地震资料上进行标定和追踪,完成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再次,在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之上,结合地震沉积学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开展沉积相平面展布刻画研究;最后,在地震沉积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岩相
东营凹陷西南坡是整个凹陷内部缓坡带典型的复杂油气来源聚集带,沙四下-孔店组的油气来源和运聚过程尚不明确。通过对原油数据的收集和补充采样分析,结合各地区油气地质背景,从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物理性质等诸多参数中梳理出三类原油:Ⅰ类原油集中在高青东和梁北地区,与Es3x烃源岩特征相近,Pr/Ph>0.8,Ph/nC18<0.6,4-甲基甾烷含量高,孕甾烷、升孕甾烷、重排甾烷、藿烷/甾烷值含量高,伽马
马海东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大柴旦区块的西北缘,处于“凹中隆”的有利构造位置,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该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具有近油源、储盖组合配置合理、勘探潜力大的特征。针对下干柴沟组下段沉积相划分方案不统一,砂体展布规律和沉积演化不明确的问题,基于取心、分析化验、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了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标志,沉积相展布以及演化规律等综合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1)重新建立了层序
陆相湖盆滨浅湖滩坝砂体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一种重要类型和研究热点。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沙四上亚段发育了大规模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单层厚度薄,滩与坝的空间配置和滩坝内部结构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油气经济高效开发。论文将现代沉积观测、遥感信息分析与地下储层表征结合,开展了正理庄油田沙四上亚段典型研究区的滩坝储层构型刻画研究。利用浅钻孔、探槽等手段对青海湖和峡山湖现代滩坝沉积的内部结构和沉积特征进行细致剖析,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