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的主要是关于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和从这个思想来源来如何看待共产主义的问题。侧重于从思想史,特别是从哲学史的角度给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提供一种不同于传统教科书介绍的思想来源。发掘出以往不被重视的理论渊源,如浪漫主义思潮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共产主义理论内部所包含的科学与信仰的双重维度和理论张力,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中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和对浪漫主义的超越等等。论文的主要线索是以青年马克思理论思想为起点,试图阐释马克思受到的浪漫主义思潮与家庭宗教背景的双重影响。通过对近代思想史,特别是哲学史的梳理,试图说明: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有哪些我们以往所忽视的关联?浪漫主义思潮的社会背景对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所产生了何种影响?在早期关于共产主义理论的阐述中,马克思传承了启蒙理性的哪些东西,成长的社会环境与家庭影响又对青年马克思起到了什么作用?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中,共产主义理论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是什么样的现实因素和理论因素促使了马克思发生了转变?马克思后期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中所展现的共产主义又体现出了什么样的内部张力与双重维度。科学还是信仰?共产主义所依据的基础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而科学与信仰的统一之处又在哪里?论文的核心论点是:共产主义理论是一种历史真理论与理想价值论的统一。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所要达到的最后目标,是一个立足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理想。马克思依据自己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进而推演出整个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图景,给出了人类前进的方向,不仅勾画出了人类未来的样子,而且确立了人类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样的理想,它本身就包含了一种为人类确立新的信仰的含义,在共产主义的设定中,就暗含了要为人类寻找新的信仰的缘由。整个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在依据科学理论的分析与逻辑基础之上为人类建立起来的一个共产主义的信仰。它批判了基督教的神学,也扬弃并超越了浪漫主义信仰。在科学上,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与真实的人的基础之上,它立足于人类的社会实践,遵循的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它也不是纯科学主义的,在价值观上,共产主义提供了一种人类自我解放的理想。共产主义既是臻于历史科学的真理观,又具有了价值信仰的理想性维度,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是科学的信仰和信仰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