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批评话语分析关注语言的社会属性和语篇产生意义的过程,旨在通过研究语言特点探究和阐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意识形态、权力和支配关系、以及作者意图。一直以来,批评话语分析多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种功能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然而运用评价理论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进行篇章分析的却寥寥无几,因此本文以评价理论作为理论框架探讨和研究话语的人际意义,探索如何更加客观地进行语篇分析和解读,如何从语言表层探析其深刻含义与导向。评价理论是马丁、怀特等在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的,其理论包含三个系统:态度、介入、级差。本文以这三个系统为理论框架进行新闻语篇的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在海外进行了广泛的传播。作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孔子学院海外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海外的相关新闻报道中存在很多质疑的声音,且以评价理论为基础对孔子学院专项报道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本文以孔子学院为关键词从各大西方主流媒体的官方网站选取了2005-2017年间以孔子学院为标题的16篇新闻报道作为研究语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运用评价理论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本研究致力于孔子学院新闻报道中语言描写特点的分析,旨在揭示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关系,进而分析孔子学院在西方主流媒体中的形象。此外,通过西方媒体新闻报道语篇所展现的孔子学院形象和所存在质疑声音的剖析和讨论总结,为孔子学院后期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通过语料收集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本文发现在态度、介入和级差资源中,使用最多的是介入资源,占比64.3%,其次是态度和级差。在介入资源中,使用最多的是对话性扩张。在态度资源中,积极评价占比31.9%,消极评价占比68.1%。充分体现出,受到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以及权力的影响,西方主流媒体对于孔子学院的评价以消极评价为主导。本文试图辩证看待其消极评价,研究认为,一方面,孔子学院的发展基本完全依赖于政府的经济支持,后期的发展可以更多介入民间支持,让孔子学院的民间色彩更加浓厚;另一方面,把孔子学院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评价是西方媒体在意识形态影响下对孔子学院的误读,读者需要客观辩证的阐释作者的真正含义。总之,本文结合批评话语分析与评价理论,对西方主流媒体关于西方媒体对孔子学院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对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的分析,本研究探索了话语构成的社会和文化因素。真诚希望本研究发现能够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学会阐释话语的权利关系,从语篇的语言运用的角度揭示和理解其隐含的意识形态问题,了解作者的观念和真实意图,同时,期望本研究分析能有利于正确阐释孔子学院在西方国家的形象,进而为政府谏言,促进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