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地利用转型是土地变化研究的热点课题,其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为诠释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人地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形态快速转变,土地过度利用引发一系列区域生态安全问题。云南省西南沿边地区是中国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大规模热作种植扩张及工程建设驱动的土地利用转型,导致亚洲象生境丧失及破碎化,亚洲象活动空间与人类活动空间产生重叠,人象冲突加剧已严重威胁亚洲象的生存繁衍,并影响到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中国亚洲象生境的影响机制及其调控(4197123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转型是土地变化研究的热点课题,其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为诠释土地利用变化中的人地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形态快速转变,土地过度利用引发一系列区域生态安全问题。云南省西南沿边地区是中国亚洲象主要活动区,大规模热作种植扩张及工程建设驱动的土地利用转型,导致亚洲象生境丧失及破碎化,亚洲象活动空间与人类活动空间产生重叠,人象冲突加剧已严重威胁亚洲象的生存繁衍,并影响到边民脱贫、边疆稳定和民族和谐。因此,亟需探明人象冲突频发区的土地利用转型,揭示土地利用转型下的“人?象?地”关系互馈,为缓解人象冲突和实现沿边地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外围人象冲突频发的勐养镇、大渡岗乡、景讷乡和普文镇作为案例区,利用1988?2018年逐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结果图,结合关键信息人访谈、入户调查数据,从土地利用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两个方面探究土地利用转型的特征及过程。基于1988?2018年的高精度时序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图,从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分析显性形态空间格局及其变化情况。采用关键人访谈法、入户调查法,运用综合指数对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进行划分,通过分析不同土地经营方式的土地投入差异,明晰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转型特征。综合土地利用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变化过程,系统分析区域“人?地?象”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土地利用转型与人象关系演变的互馈机制。研究发现:(1)1988?2018年间,人象冲突频发区的土地利用显性形态转型在数量上以林地减少,橡胶林、茶园和耕地扩张为主,各地类转移速率在2010?2011年最为活跃;在空间结构上,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空间格局以坝区为中心向山区和半山区扩张,依次分布耕地和建设用地、橡胶林和茶园、林地。(2)1988?2018年间,人象冲突频发区的土地利用隐性形态表现为不同土地经营方式导致的土地投入水平差异。在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下,山区和半山区村寨主要表现为低流转价格、高流转率,主要种植橡胶等生长期长、前期投资回报率低的作物,亚洲象不取食;坝区村寨主要表现为高流转价格、低流转率,主要种植香蕉等生长期短、高投入高回报的的作物,亚洲象喜食。在农户个体经营下,山区和半山区村寨对土地的投入水平较低,坝区村寨对土地的投入水平较高,种植结构多样,调整种植结构迅速。(3)人口增长、政策及市场、亚洲象肇事是土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素,土地利用形态转变又导致亚洲象生境破碎化及活动范围扩大。(4)人象冲突频发区的土地利用转型是社会-经济正反馈和经济-生态负反馈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政策、市场等社会经济因素变化,促使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橡胶、玉米等作物扩张,亚洲象生境丧失、破碎化及退化,影响亚洲象取食活动改变,激化人象矛盾;由于亚洲象在村寨及农田的活动频率增加、数量增多、活动时间增长,亚洲象取食农作物频率增加、数量增多、种类增加,导致种植结构改变、土地投入水平变化,调整土地利用转型方向。
其他文献
近年来,报考马来西亚高级教育文凭考试的考生人数逐年下降。华文科是这项考试的科目之一,近五年来的华文科考生,每年都没有超过300人。中六华文是学生报读国内大学中文系的主要条件之一。中六华文考生减少意味着大学中文系学生来源受到冲击,长期而言,这种趋势将影响全国中小学华文师资的栽培。学生不愿在这项考试中选考华文,原因很多。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觉得中六华文课程内容太广,而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部分最难学习。因
自上世纪中后期以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下,全球普遍出现山区耕地边际化的现象,梯田受到的影响尤其突出。耕地边际化是指耕地在当前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地净收益不断减少的过程,耕地边际化会导致农民对耕地的投入减少,转向更为粗放的耕作方式,甚至弃耕。农民对梯田的维护程度降低甚至抛荒,引发了土壤侵蚀加剧、农业文化景观消失等系列不利的生态、社会影响。目前对梯田边际化的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旱作梯田,对稻作梯田边
能源紧缺问题一度成为全球性热点议题,分布式电源的迅速发展与微电网的出现对能源的高效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减小了能源消耗对环境带来的压力。据统计,2020年楼宇用电占全球能源消耗的40%,且比例不断增大,因此对楼宇微电网进行优化调度,降低楼宇用电的经济成本与环境成本,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碳排放,实现微电网经济环保运行的目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出力及负荷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增加了楼宇微电网运行和调度
本文从语言文化学视角出发对俄汉“луна/月亮”观念词进行对比研究。观念(концепт)是集意识、现实和语言为一体的符号现象,是民族文化要素在语言中的形象体现。观念作为语言学界的热点内容之一,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观念作为语言世界图景的基本单位,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特性。观念不仅具有抽象性,还具有具体的联想和情感评价特点;它不但能反映表层文化现实,而且源自民族意识深处。对此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探
近年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交流越来越多。哈萨克斯坦与中国之间不仅在贸易交流方面,而且在文化交流上也日渐频繁,谚语的互用日益频繁,因此对汉哈谚语进行对比研究越来越重要。通过谚语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汉哈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风俗人情,而且可以了解这两个民族社会的核心——家庭。家庭是社会最小但却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的重要性立足于其跟国家、经济以及社会的关系。本文所涉及的家庭观念不仅仅是亲子
泥石流拦砂坝具有拦蓄、消能、稳坡和固沟的功能,是泥石流防治较为有效的工程措施,在全世界广泛使用。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评估是泥石流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以现状为主,难以反映泥石流防治的过程,目前国内外仍缺乏基于过程的长时序的泥石流防治工程效益评估。云南省大盈江浑水沟泥石流梯级拦砂坝是我国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典范,经过50余年防治,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本研究选取大盈江浑水沟为
随着近几年来中国影响力不断上升,马来西亚教育界对汉语的学习热诚也不断上升。现今越来越多非华裔生前来华校学习,为的是跟上世界的主流。因此,汉语教材及其教学形式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学生在学习上的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教材中的内容及其运用方式。近年来发现学生越来越跟不上汉语课程的进度,招来了许多家长们及教师们的抱怨。基于此问题的出现,笔者以马来西亚三年级汉语课程教材为调查对象,通过文本分析、问卷调查及访谈法针
面雨量从定义上讲是指计算统计区域内单位面积上降水量的平均值,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某个区域的整体降水情况。面雨量是水利部门开展洪水预报非常重要的基础数据,开展面雨量计算能更好地为各级政府组织防汛抗洪以及水库涵闸调度、拦蓄泄洪等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在气象与水文水利部门的合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该文简要介绍了几种计算面雨量的方法,并以格点插值计算面雨量的
教师实践性知识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保障。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一线教师们所特有的实践性知识渐渐成为研究热点。通过文献的收集和阅读,笔者发现理论研究的数量多于实证研究;将教师实践性知识与特定学科或者不同的教师群体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数量稀少。因此,为了进一步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本研究对一名高中英语新手教师Emily和一名高
"教学评一致性"是"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学历案"是学生与教材之间的重要学习介质。本文以小学语文"学历案"的设计为切入点,通过把握学历案的丰富内涵,结合具体实例,着重探讨"学历案"设计应关注的四个核心要素:单元主题、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单元主题设计要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学习目标设计要重点体现学科素养,评价任务设计要指向明确,成为课堂教学的标尺。学习过程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