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种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趋势,其中包括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型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也因此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兴趣和关注。首先,本文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定义入手,分别从人事、财务和政策三个方面界定独立性,并指出独立性的相对性。然后,本文从理论上分别阐述了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若干经济变量,即通货膨胀及其变动率和经济增长及其变动率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各种测度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和评论,其中测度方法包括主要包括Alesina法、GMT法、LS法、Eijffinger-Schaling法和Cukierman法等法定指标和中央银行管理者的流动率指标和中央银行的政治脆弱性指标等非法定指标,并且具体阐述了各种独立性测度指标与若干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总体看来,实证研究的结论基本与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分析的结果吻合,即中央银行独立性越高,该国的通货膨胀率就越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率或失业率之间没有显著的内在联系,至少,几乎所有的实证研究都没有发现中央银行独立性(或者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通货膨胀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大多数学者也没有发现中央银行独立性与经济增长变动率之间存在任何内在联系。最后,本文从我国中央银行人事、财务、政策独立性的强化和职能专一化、行长专业化等角度详细阐述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化进程,采用GMT指数实证测度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导致的结果,指出了我国建立真正独立的中央银行的迫切性,并提出了从法律上重新确定国务院与中国人民银行之间的关系、提高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地位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