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不同间隔时间电针对戊巴比妥钠致眠大鼠睡眠时间的影响。2.观察不同间隔时间电针对对氯苯丙氨酸(PCPA)所致失眠大鼠模型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p(IL-1β)含量的影响及治疗效果,从而探讨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最佳治疗间隔时间,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间隔时间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测定戊巴比妥钠致眠大鼠睡眠时间的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分别以6h、12h、24h作为治疗间隔时间,然后观察对照组和电针组的大鼠睡眠时间的变化。2.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通过腹腔注射PCPA建立失眠大鼠模型,并在造模后第3d电针组开始进行电针治疗,电针取神门和三阴交穴,分别以6h、12h、24h作为治疗间隔时间,连续治疗6d,运用荧光分光光度分析法(FS)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下丘脑5-HT、5-HIAA、NE、DA以及IL-1p的含量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戊巴比妥钠致眠大鼠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电针组在各间隔时间上比较,6h组、12h组延长戊巴比妥钠致眠大鼠的睡眠时间较24h组长(P<0.05,P<0.01),6h组与12h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2.PCPA所致失眠大鼠下丘脑5-HT、5-HIA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DA、NE以及IL-1p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电针组大鼠下丘脑5-HT、5-HIAA和IL-1β含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DA、NE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电针组在各间隔时间6h组、12h组与24h组比较,均能明显升高5-HT、5-HIAA和IL-1p含量和降低DA、NE含量(P<0.05,P<0.01),6h组与12h组各项指标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不同间隔时间电针对PCPA所致失眠大鼠模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2.间隔6h、12h电针组升高5-HT、5-HIAA和IL-1p,降低DA、NE作用好于间隔24h电针组。说明间隔6h、12h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提示间隔12h电针重复治疗失眠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