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要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以人为本,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引导人口流动、推进人口市民化,不断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使城乡居民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而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在升级阶段,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亟需采取措施促进第三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共同推进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含义,本文建立了覆盖新型城镇化全面内涵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新型城镇化的五个发展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友好程度以及兼顾城乡发展建设),并用全国(西藏、海南除外)2006-2013年这8年间的数据分别计算其发展水平,同时计算各省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 首先进行现状分析,从计算所得新型城镇化指标来看,全国各省市的X1(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较高,而X3(居民生活质量)综合指数较低;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X1(经济发展水平)和X3(居民生活质量)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比中部、西部地区更大。从各省的产业结构指数计算结果来看,总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但是增速不一。 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作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的五个方面和产业结构升级系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相邻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其相邻的地区对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新型城镇化的五个维度呈现出一种在高水平区域集中、低水平区域集聚的特点。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该地区的产业分布情况也较为合理;而在新型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该地区的产业布局情况不合理,无法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计量结果显示,除了X4(生态环境水平)未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时的检验,其余变量均通过检验,这说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四个维度均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生重要影响。5个影响因素中,除了X3(居民生活质量),另外四个方面的系数估计值都为正数,表明新型城镇化的四个方面均对产业的结构调整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三个控制变量也通过了检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