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96年至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对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集中化指数进行分析计算,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进行灰色预测,并对重庆市多年耕地变化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同时利用改进的TOPSIS法对重庆市1996年至2008年的土地利用合理度进行计算分析。最终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时间动态变化情况1996年至2002年,变化最为显著的地类是交通用地和牧草地。其中,草地变化主要源于重庆市2000年起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的试点省市之一,短短两年间完成136万亩退耕还林还草的试点任务。交通用地变化源于直辖后,重庆市交通设施建设大规模的展开,交通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02年至2008年间,2007年开县鲤鱼塘水库和“泽渝”一期水利工程顺利推进,并建成中型水库17座:2008年“泽渝”一期8座水库基本完工,使得水利设施用地变化幅度最为明显。同时,以主城区为重点的“山水园林城市工程”,以三峡库区为重点的“青山绿水工程”和退耕还林的继续实施使得园地和林地的面积继续增加。时间尺度上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从一个剧变期进入平稳增长期,接着由平稳增长期进入缓慢增长期,说明重庆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处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且表现出逐渐趋于稳定的态势。重庆市在成长过程中土地职能数不断增多。优势度指数和集中化指数呈减少趋势,与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大体呈相反的趋势。说明从1996年以来重庆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分配更趋于平均化和多样化。土地利用集中化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与重庆市第二产业总值呈现出相反的趋势。反映了重庆市从大农村逐渐向大城市转变的趋势。直辖后的十年间重庆大力发展基础设施,进行产业调整和改制等,使地类面积相对分散开。(2)通过GM(1,1)灰色预测,在未来的年份到2020年,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继续减少,建设用地增加。预测结果显示,2008年至2020年,耕地面积将会减少390710.71公顷,减少17.5%;未利用地将会减少108643.68公顷,减少15.23%;建设用地将会增加151123.47公顷,增加25.7%。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依靠耕地和未利用地的减少来补充。(3)耕地变化驱动力通过选取11项相关指标代表重庆市1998-2008年驱动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重庆市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主要为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分析运用TOPSIS法对重庆市1996-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指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并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