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以来,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极度的繁荣,影子银行这一金融体系里的新生事物也随之经历了爆炸式的发展。然而,影子银行机构和业务所表现出的高杠杆操作、突破传统业务边界、过度的金融创新以及信息披露不完善等等规避金融监管的特点,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隐患,甚至有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并影响国家的金融稳定。特别是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进而导致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体系展现出了相当的破坏力和影响力,如何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监管开始逐渐引起学术界讨论和各国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影子银行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增长后,已经在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影子银行机构和业务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表现形式也不如西方国家复杂多样,目前总体风险可控。而且,影子银行在填补了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空白,丰富普通居民的投资理财手段,拓展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等方面,也确实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影子银行在上次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风险和展现的破坏力也历历在目。因此,我们在研究分析影子银行问题的时候,应站在客观辩证的立场上,既要清醒认识到影子银行自身的风险性,也要充分肯定影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对监管部门和学术界关于影子银行观点论述进行了梳理,并对各方关于影子银行概念和特点的理解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基于我国影子银行高度依附于商业银行的特征,对我国影子银行进行了分类,归纳了各类银子银行的存在表现形式,分析了其在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选取银行理财产品这一典型的影子银行业务作为案例,分析了资管新规等严监管措施出台后对银行理财业务带来的影响,指出了银行理财业务仍然存在的风险,进而推演出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对我国近年来资管新规等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和提炼,对美国、英国、欧盟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影子银行监管经验措施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特点和工作实际,围绕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和促进影子银行规范运行两方面角度,从明确监管工作定位、划定监管范围、开展统计监测、阻止监管套利、完善法规建设、加强监管协调和强化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