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肝衰竭患者TNF-αIL-6、IFN-γ影响的研究

来源 :蚌埠医学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angzi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肝衰竭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术(Plasma exchange,PE)治疗前及每次血浆置换治疗后次日清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并同时检测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记录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分析患者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与肝功能、PTA及患者临床表现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肝衰竭病变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36例肝衰竭患者,其中急性肝衰竭3例、亚急性肝衰竭7例、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22例和慢性肝衰竭4例,分别在血浆置换术前及多次治疗后的次日清晨采集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凊TNF‐α、IL‐6、IFN‐γ的含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用凝血酶仪检测PTA。并同时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的TNF‐α、IL‐6、IFN‐γ、肝功能和PTA。结果1、36例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TNF‐α、IL‐6、IFN‐γ水平及肝功能主要指标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升高,PTA较健康体检者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6例肝衰竭患者TNF‐α、IL‐6、IFN‐γ治疗前分别为381.23±190.57ng/L、77.9±83.09ng/L、534.65±471.19ng/L,治疗后分别为274.12±212.30ng/L、54.8±63.32ng/L、259.65±312.26ng/L,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其中有29例肝衰竭患者治疗后三种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患者临床表现也表现为明显好转,余7例患者细胞因子无明显改变(P>0.05),患者病情也均未见明显好转,其中3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3、血浆置换术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显示,在好转痊愈组,各项指标前后差异显著(P<0.05),恶化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肝衰竭早、中、晚期组人工肝治疗前后三种细胞因子降低程度的比较显示IL‐6、TNF‐α早、中、晚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FN‐γ早期组与中期组下降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IFN‐γ早期组与晚期组、中期组与晚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5、经内科常规治疗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有效率分别为66.67%、85.71%、86.36%、50.00%。6、患者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与肝功能ALT、TBIL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负相关关系。三种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表现也密切相关。经血浆置换治疗,三种细胞因子明显下降,则患者病情常常表现为明显好转;细胞因子未见明显下降,则病情表现为未见明显好转甚至恶化。结论肝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6、IFN‐γ明显升高,连续的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能有效清除肝衰竭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IFN‐γ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TNF‐α、IL‐6、IFN‐γ在肝衰竭的发生发展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观察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脏TNF-α表达、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探讨这一问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逆转LVH治疗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本研究分为三个
保乳微创治疗是早期乳腺原发肿瘤治疗发展趋势。HIFU、激光、射频消融等技术已开始应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并取得确切疗效。进行微创治疗,通过微创方法将肿瘤组织杀灭,使肿
【目的】 采用Java计算机语言,独立编写一套应用程序,实现从DICOM影像文件中提取影像信号数据的目的;运用此程序进行一些简单的量化分析,并与现有商业化程序对比。 【
2006中国(台州)科技成果交易会暨高新技术人才交流会、第三届中国浙江科普节企会协作交流会10月10日-12日在台州市召开,这是继台州自主创新大会后的又一次科技盛会,对进一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 糖尿病可引起多种眼部改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是最重要的眼底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导致DRP患者视力丧失的最主
[研究一]目的:比较不同血浆靶控浓度输注瑞芬太尼在老年病人全麻诱导中的应用。结论:使用TCI方法输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在老年病人进行全麻诱导,两者靶控浓度分别为2~3ng/ml与2.5
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其生理机能、生化代谢和行为表现,诸如体温和血压日夜波动、激素水平起伏涨落、睡眠-觉醒交替等均呈现约24h与日节律相一致的规律性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昼夜节
本文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保护作用;并分析HO-1与CD40-CD154共刺激途径、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及其表面Toll样受体(TLR)之间的关系,探讨HO-1在调抑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