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酰胺作为驱油剂在石油行业进行第三次开采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关研究指出,聚丙烯酰胺在某些条件下可被降解为低聚物,低聚物可再进一步转变,成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的生物毒性较大,目前对丙烯酰胺所引起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以及生殖与发育毒性等的相关研究已有了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报道。由于国内对于聚丙烯酰胺及其单体丙烯酰胺对水生生态学研究影响的相关研究内容比较少,而且在进行水生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时候,较多使用的模式生物为鱼类、藻类及大型蚤等,对原生动物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近年来,国外研究者对于原生动物的研究逐渐重视,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国内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所以本实验选取了原生动物为实验模式生物进行研究,常用于实验研究的原生动物模型有四膜虫、草履虫、变形虫以及疟原虫等。根据实验模式生物的易取性及相关的实验条件,本实验选取了草履虫为实验模式生物。本实验采用毒理学的方法研究并探讨了聚丙烯酰胺及丙烯酰胺对原生动物草履虫的急性毒性实验和长期毒性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明确了聚丙烯酰胺及丙烯酰胺对原生动物草履虫生态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未检测出聚丙烯酰胺对原生动物草履虫有1h的急性毒性,在所选定的一段时间内也未检测到聚丙烯酰胺对草履虫有长期毒性。根据丙烯酰胺对草履虫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半数致死浓度LC50(24.60 mg/ml)为进行长期毒性的给毒剂量提供了依据,最终确定进行长期毒性时的给毒剂量分别为1.50 mg/ml、1.00 mg/ml、0.67 mg/ml、0.45 mg/ml、0.30 mg/ml、0.20 mg/ml、0.13 mg/ml、0.09 mg/ml。根据丙烯酰胺对草履虫长期毒性的影响,分别设置了空白组及1.50 mg/ml、0.67 mg/ml、0.30 mg/ml、0.13 mg/ml暴露组,连续暴露时间为32h。然后针对丙烯酰胺对草履虫形态学影响、草履虫体内多糖含量的影响、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等进行了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结果显示:AM暴露草履虫后,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草履虫的运动速度逐渐减缓,形态学也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受到影响。较低浓度AM的暴露对草履虫形态学与运动情况影响不大,当暴露浓度大于0.67 mg/ml时,少量草履虫的伸缩泡出现略微肿胀,当暴露浓度达到].50mg/ml时,多数草履虫的伸缩泡出现显著性肿胀,游动速度也变得十分缓慢。AM暴露对草履虫体内多糖含量的影响为,从空白组到0.13 mg/ml组时,草履虫体内多糖含量略微增加,所以,少量的AM对草履虫体内的多糖含量的分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暴露浓度的不断增加,草履虫体内分泌的多糖含量整体呈减少的趋势。草履虫SOD酶活性在空白组到0.13 mg/ml组略微升高,随着暴露浓度的不断增加,SOD酶活性逐渐降低,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AM暴露浓度的增加,从空白组到0.13 mg/ml组MDA含量略微降低,但MDA含量整体呈升高趋势,暴露浓度越大,显著性差异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