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中,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域化程度不断提高。甘肃省虽然发展农业的整体环境与条件不佳,但多样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区域特色资源造就了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先决条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部分地区特色农业专业化、区域化布局已趋形成,产业化基地已具雏形,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种、养殖业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布局、产业规模、产业聚集、产业效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因此,对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问题的研究,可以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同时为同类地区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提供思路借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相关理论综述的基础上,从地域为出发点对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地域分布做了详细的划分并阐述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现状。基于GEM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的发展机理主要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发展机理主要有:气候地理资源独特、土地资源面积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产业区初步形成;区位优势明显;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惠农政策为特色农业产业区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带来机遇。制约因素主要有:“基础”不牢;“主体”不能满足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需要,国际及国内“市场”都面临严峻挑战。利用区位商和集中系数对甘肃省典型的马铃薯产业区和中药材产业区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1995年到2007年,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区区位商从3.62提高到5.94,中药材产业区区位商从4.03提高到6.22,说明甘肃省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区具有区域优势,并且这种优势不断增强;马铃薯产业区集中系数从4.03增加到了5.20,中药材产业区集中系数从4.48增加到了5.44,进一步说明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区集聚程度快速提高。依据产业区发展阶段的理论分析,认为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区目前仍处于形成期,中药材产业区处于形成期向扩张期的过渡阶段。并对甘肃省马铃薯和中药材产业区的形成机理、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基于以上分析,阐述了甘肃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提出了强化政府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的规划指导和政策支持;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和营销服务,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投融资制度;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实施品牌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