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能提升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实现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能够为建筑行业提高生产力、加强专业沟通,减少信息孤岛、降低资源浪费提供最新技术支持。因此BIM技术已开始蔓延至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各个环节,但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采用BIM技术并不多见,因此BIM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仍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其实,BIM在项目各个环节应用中,风险可能来自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项目运维单位的任意一方或多方,这构成的复杂关社会关系网络(SNA)系,因此需要对其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控制。针对这一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纳社会网络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识别,通过辨识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的风险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而构建由各个风险因素和风险源组成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的风险网络。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本研究内容集中在:首先,本研究通过阅读中外文献辨识出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的26项风险因素,将所识别出的26项风险因素依据所处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应的分类,并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根据所回收的116份有效问卷,在完成一致性分析后,利用Ucinet6软件将所构建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的风险网络矩阵进行可视化。其次,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整体网络分析指标中的网络密度(整体网络密度、个体网络密度)、块模型以及个体网络分析指标中的点(线)的中间中心度以及中间人分析等为测度依据,进而识别出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的风险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关系风险因素及关键关系。最后,以ZZ市高新区第二水厂建设项目为例,结合项目特点构建适合于该项目的风险网络,通过风险网络测度指标识别出处于核心位置的关系风险因素及关键关系,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针对研究内容和结论,本文严格依照验证性案列理念,通过采纳了BIM技术的ZZ市高新区第二水厂建设项目为例,识别出来自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风险因素,并基于此构建因采纳BIM技术而形成的建工程项目风险网络。该案例工程项目验证了风险网络中主要风险因素控制后,后续风险的关联程度有所降低,进而使得整个风险网络的复杂度减弱;风险因素间的可达性得到降低,减少了关键关系的数量,减少了风险因素间的传导路径,达到了减少风险因素间相互影响并对风险网络进行优化的结果,进而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能够顺利的应用BIM技术,从而验证了基于社会网络视角建立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的风险网络模型在实际建设项目中的可行性。因此,本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