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园土壤一般呈酸性,但当茶园土壤pH低于4.0时,茶树的生理过程受到明显抑制,并且茶园土壤的养分供给能力显著下降,影响茶叶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合成代谢。本文通过对安徽典型茶园土壤进行定位监测,分析皖南茶园土壤的酸化现状及趋势,研究皖南茶园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与pH和植茶年限的关系;通过对酸化茶园土壤中钙迁移行为的土柱模拟研究,提出以施用白云石粉为主的改良措施,以期为我国茶园土壤酸化调控和优质茶叶原料的形成提供前提基础。论文得到以下结论:1、皖南茶园土壤酸化现象较为严重,养分供给不平衡,土壤中氮磷较为充足,但钾的含量相对不足。安徽主要产茶区茶园土壤数据显示所有的调查茶园表层土壤值均低于茶树生长适宜范围下限,并且土壤酸化速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弱的趋势,酸化速率为0.06pH单位/年。2、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茶园土壤交换态铝呈上升趋势,而pH呈明显下降趋势。pH与植茶年限和交换态铝A13+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0.819(p<0.01)。通过对pAl-pH回归分析表明,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在0.208~0.659之间。3、钙随水迁移速度较快,迁移速率约为1.11cm/d,在20~40天时间段,土柱所加入的钙离子会大量淋至30cm以下。pH与pCa和pAl的关系分别为,pCa =2.11 pH-4.66(R2 = 0.9146 p<0.01)、pAl = 2.92pH-6.91(R2 = 0.9138 p<0.01)。说明钙离子能够将土壤耕层(0~30cm)潜性酸含量降低,从而提高土壤耕层的pH。4、施用白云石粉在提升土壤pH的效果上,以土层纵向效果大于横向。若以白云石粉作为酸化茶园土壤改良剂,应选择高温高湿季节,在施用方式上应采取沟施覆土,深度要在10-15cm,同时要保持土壤有相对疏松的物理性状,以利于钙离子的溶解、扩散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