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清洗技术是一种新型除漆技术,能对漆层进行有效的去除且较传统除漆技术具有基本对环境友好、高效低耗、除漆效果可控等优点。激光除漆可控性是指通过对激光能量密度的选择,可以对除漆效果进行控制。目前国内外对激光除漆的研究多数基于去除漆层而不损伤基体的除漆效果之上,然而飞机根据不同的检修目的所需要的除漆效果也不完全相同。例如飞机在客改货、退租检等情况下只需要去除面漆层;在局部补漆、表面整修等情况下需要控制残余漆层的厚度。基于此,论文主要针对激光分层可控除漆以及激光厚度可控除漆进行研究。在激光分层可控除漆研究方面,论文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确定初选参数,并通过试验测试结果反馈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对激光能量密度进行优化,最终得到研究条件下分层除漆效果最佳的激光能量密度,为工程实际运用提供参考。而在激光厚度可控除漆研究方面,论文对漆层表面出现损伤到完全除尽漆层的参数区间进行了确定。为了更好的探索能量密度与除漆厚度的规律,论文选择均匀的分布在区间内的5个能量密度值进行试验测试,并引入试验测试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得到激光工艺参数,最终进行实验验证,得到激光能量密度与除漆厚度的规律。同时,激光除漆效率也是航空维修单位所关注的重点,论文采用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离焦量、光斑面积、入射角与除漆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各参数与除漆效率曲线进行了分析,得到各参数与除漆效率的影响关系。论文最后,结合研究内容对激光除漆过程中存在的烧蚀效应以及振动效应进行了验证,阐述了激光除漆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能量密度在25.4 J/cm~2时可以实现激光分层可控除漆,即面漆完全去除而底漆几乎没有损伤。激光能量密度与漆层残余厚度关系符合一阶衰减指数函数,当激光能量密度较小时残余漆层厚度较大,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漆层的残余厚度快速的减少,论文对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拟合了激光能量密度-漆层残余厚度关系式,为工业实际运用提供参考。而在激光除漆效率研究中,结果表明改变激光光斑面积的方式是最为直接且对除漆效率的影响是最大的,在试验条件下激光除漆效率最大增加了17.2倍;其次是调整入射角改变激光除漆效率,最大可使除漆效率增加1.8倍;最后是通过离焦的方式影响除漆效率,最大可使除漆效率增加1.0倍。激光除漆可控性研究成果为民用飞机上的分层可控除漆以及厚度可控除漆提供了技术依据与参数建议,建立的能量密度-除漆厚度模型可为相似的激光处理过程提供理论支撑。激光除漆效率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效率研究提供参考与方向,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