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和油料作物,也是植物蛋白、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物质的天然资源,可供粮用、油用和饲用。近年来,国内粮食作物田间收益不断增加,使得农田收益较小的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萎缩,国内大豆的供需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国际市场,使我国面临严重的产业危机。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逆境胁迫的影响,遭遇胁迫时产量往往会大幅度锐减乃至绝收,因此许多科研工作者运用传统育种方法和转基因技术培育新品种来增加大豆单产水平,同时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逆新品种使之适应不同生长环境(如盐碱、低温、冻害、干旱等),就可在保障主粮栽培区域不减少的情况下扩大大豆栽培。这对增加农民田间收益和国内大豆产量、以及确保国家食品战略安全等都意义重大。以5种不同基因型大豆为试验材料,初步探索出耐盐大豆的简易鉴定方法:在大豆植株长至两叶一心期时,分别进行0、150 mmol/L盐浓度处理,7d后进行农艺性状观察,其植株株高、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相对差异以及盐处理10d后的植株萎蔫率均可作为筛选耐盐大豆的主要参考指标。以大豆品种‘东农50’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遗传转化法,将耐逆相关GmWRKY70基因导入到大豆基因组中,以期望获得可以稳定遗传的抗旱耐盐大豆新种质。同时,对转化得到的转基因种质,运用反向PCR技术进行T-DNA整合位点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农杆菌介导的GmWRKY70基因的遗传转化。以大豆品种‘东农50’的子叶节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子叶节法对植物表达载体pFGC5941-GmWRKY70进行遗传转化。转基因株系L-05和L-08经除草剂草丁膦喷施筛选、筛选标记Bar基因的PCR检测、目的基因GmWRKY70的PCR检测、以及载体构建特异性PCR检测等,初步确定GmWRKY70已经成功地整合到了大豆基因组中。2、基于反向PCR技术的T-DNA整合位点分析。利用反向PCR技术对以上获得的L-05和L-08两个转基因株系T-DNA整合位点侧翼的大豆染色体上的未知序列进行扩增。序列对比分析和进一步的T-DNA整合位点的PCR验证表明:L-05株系T-DNA区域正向整合在大豆基因组的第10染色体40,530,783 bp之后,L-08株系T-DNA区域正向整合在大豆基因组的第13染色体35,524,968 bp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