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p53抗体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后分析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guo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研究发现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p53抗体水平异常增高,可能与p53基因突变、瘤体内P53蛋白异常积聚、肿瘤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目前,国内对国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p53抗体阳性率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等研究尚少。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p53抗体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初步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的预后因素。 方法:用ELISA法定量分析肝癌首诊时的血清p53抗体,并与其性别、年龄、饮酒史、HbsAg、KPS评分、病理诊断、肿瘤分化程度、肝硬化、肿瘤生长方式、肿瘤分期、血管侵犯、有无肝外转移、Child分级、血清白蛋白、AFP、血清铁蛋白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介入治疗后的预后因素。 结果:68例原发性肝癌血清p53抗体阳性率29.4%(20/68)。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p53抗体阳性与肿瘤分化程度低、肝外转移、肿瘤分期晚、血管侵犯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肝外转移与p53抗体阳性独立相关。血清p53抗体阳性者,介入治疗后疗效差于阴性患者。预后分析发现浸润生长、肿瘤分期晚(Ⅱb期)为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而有饮酒史则预示预后可能较好。 结论:血清p53抗体阳性与原发性肝癌的不良生物学特征和预后不良有关。肝癌多因素预后分析初步显示浸润生长、肿瘤分期、饮酒是介入治疗后的预后因素。有必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血清p53抗体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正>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
清代医家王清任提出了"血府"这一脏腑概念。他对血府位置的直接描述让人疑惑:血府究竟在膈膜低处,还是指整个胸腔?《医林改错》的记述显示,王氏在更多情况下以整个胸腔为血府。因
目的:通过对不同分泌类型的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的检测,探讨BMP-4在泌乳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为泌乳素瘤
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远端胃癌D2根治术对老年胃癌免疫功能、低氧诱导因子-1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2例,给予传统开
工业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的目的是决定工业产品的造型质量,这些质量不但是外部特征,而且主要是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它从生产者的观点把一个系统转变为连贯的统一。工业设
自古被御用文人、宫廷乐人奉为金科玉律的雅乐调理论,其实是作茧自缚、谬妄不经、漏洞百出、无以自圆的瞎说,而谬种流传的结果又为后世的音乐艺术实践和乐律研究造成诸多混乱。
应用飞行质谱技术从血清中筛选肠癌标志蛋白前言随着蛋白组学的提出和人类DNA框架基本完成,生命科学进入了后基因时代。研究目标从单个基因转向一群基因(基因组)和功能基因,从
背景及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妇科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子宫内膜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第1位;在我国
针对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与软化特性,从结构性与损伤角度研究,为今后的定量分析研究奠定基础。首先进行一系列定性崩解试验并利用已有的定量试验结果,引入崩解速率指标,结合花岗岩
以川渝地区11所师范类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为数据采集对象,对其发文量和阅读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各高校共青团微信公众号存在发文量差异较大、发文内容不平衡、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