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许学校是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础教育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型学校模式。所谓特许学校即指由公立权威机构授予家长团体、教师、学校管理人员、非盈利性机构、组织等,并与之签订合同或者特许状,互相承诺的一种办学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供均等教育机会。台湾在引入“特许学校”办学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模式,一种为美国“公办民营”模式,另一种为“公办公营”理念学校模式;前者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需求多样化,后者目的是为了推进台湾原住民教育的发展。论文在阐述选题背景意义以及特许学校、原住民教育等基本概念界定、并说明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对台湾地区“特许学校”理论探索、相关法制确立以及实践创新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了“公办民营”“公办公营”两种模式发展经纬。通过实际学校案例,分别“公办民营”“公办公营”两种模式“特许学校”的学校组织形态、师资、课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研究。论文认为,台湾的“特许学校”并不是美国特许学校的简单照搬,而是根据自身特点的在创造,以“公办民营”模式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公办公营”模式促进原住民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台湾“特许学校”发展依然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与原有制度存在矛盾等等问题,这些只能通过进一步的改革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