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3年在金川公司职工医院呼吸科住院患者60例,根据2007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标准、肺间质纤维化特点及同时还必须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的纳入准则来选择病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指标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给予抗炎、化痰、平喘、激素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照组使用鼻导管吸氧,同时也给予抗炎、化痰、平喘、激素等常规治疗,选择动脉血气指标(pH、PaCO2、PaO2)呼吸频率、心率为观察指标,观察治疗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及治疗5天后上述指标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率,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气管插管例数也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5天后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对照组Pa02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治疗5天后t值:试验组t值=23.47,对照组t值=12.6,P<0.05;治疗5天后试验组、对照组PaCO2、呼吸频率、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治疗5天后t值:试验组PaCO2t值=5.88,心率t值=22.4,呼吸频率t值=10.22;对照组PaCO2t值=4.14,心率t值=18.83,呼吸频率t值=6.9,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5天后比较:试验组PaO2升高、呼吸频率、心率下降更显著,治疗5天后PaO2t值=4.85,心率t值=-5.23,呼吸频率t值=-3.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O2下降t值=-0.7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有2例患者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其中1例合并高碳酸血症加重,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率为6.7%。对照组有4例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3例合并高碳酸血症加重,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插管率为13.3%。试验组气管插管例数虽少于对照组,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处于呼吸衰竭阶段患者的疗效确切,临床症状改善率高,能够改善动脉血气中Pa02、呼吸频率、心率,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减少气管插管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