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推动了政治领域的改革,也触发了社会领域的剧变。单位制的解体,使得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失去了组织基础。社区建设经历了国家权力的纵向介入和社区组织的行政化过程,随着社会多元化和自主化发展,社区发展更加需要回归到社会自身的力量。因此,社区建设的主题演变为:如何促使自上而下的政权巩固建设与自下而上的社会自主发育和谐共存,如何最大限度消除两种力量之间的张力的同时,又将两种力量统和到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中来。本文认为,互补和镶嵌是社区建设不断演进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选择,互补和镶嵌能够满足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需求性,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两者之间的张力。现实中的“国家-社会”互补与镶嵌是在行动者层面展开的。党组织、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与行动者,社区社会组织管理运作能够充分说明国家与社会在基层是如何实现对接与相互影响的。本文认为,在我国,社区是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博弈场所,社区组织是“国家-社会”互动的载体和行动者。从社区社会组织的运作观察国家与社会的互动状态是符合实际并且有效的方法,只有将“国家-社会”互动关系放在社区行动者的理性行为选择过程中加以诠释,才能展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互动形态。在社区这一邻里空间中,可以观察到宏观的整体性变迁与微观行动者的结合,这使得对社区中的“国家-社会”关系研究别具学术价值。彼得·埃文斯的关于互补和镶嵌的一些阐述为本文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本文不仅仅停留于此,而是结合相关的研究,提出行动者是“国家-社会”互补与镶嵌的关键构建者和践行者的观点,并基于行动者视角对互补和镶嵌进行了逻辑整合和理论推演,来构筑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在实证研究部分,通过对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的实证考察,了解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会组织的运作情况,进而分析了三类行动者如何演绎“国家-社会”之间的互补与镶嵌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最后文章从行动者视角出发思考如何推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补与镶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