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描述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小学生视力现状,分析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评价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这一干预措施对中小学生近视发生发展及眼生物学参数的影响作用。方法整群选取沈阳市苏家屯区城、乡小学(1~5年级)、初中(7~8年级)各1所为干预组。干预措施为学习日每天上午、下午各增加一个30 min的大课间。再选取地理位置邻近、学业负担相当、教学规模相似的城、乡小学(1~5年级)、初中(7~8年级)各1所为对照组。采用自编“用眼行为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基本信息、睡眠情况、父母信息、近距离用眼情况和体育活动情况等相关资料。在基线、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2个月,分别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1533-2011)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5m远视力检查。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15%左右的学生到沈阳市爱尔眼科医院进行精确眼科检查(基线和干预12个月后)。检查项目包括屈光度(采用金标准-扩瞳检影法)、眼轴长、角膜屈率、前房深度、眼内压等。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多元方差分析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三次裸眼远视力的变化趋势和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研究对象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裸眼远视力变化、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和眼内压随访期间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 521人填写基线调查问卷,其中填写合格的有效问卷为3 316份,有效应答率为94.2%。其中男生1 654名(49.9%),农村学生1 553名(46.8%),汉族学生2 755名(83.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0.61±2.59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年龄越大、父母至少一方近视、家庭月收入越高和读写时间越长是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时间越长是其保护因素。共3 051人纳入为期1年的干预研究,其中干预组1 735人,对照组1 316人。干预组和对照组间性别、民族、居住地、平均年龄和基线裸眼远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平均远视力好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4.85±0.23 vs.4.84±0.25,P=0.176);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平均远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4.85±0.24 vs.4.81±0.27,P<0.001)。远视力变化值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与大课间干预的学生视力下降速度缓于没有参与干预的学生;学生年龄越大、父母一方或双方近视及夜晚开灯睡觉是学生远视力下降的危险因素。共391人纳入亚组研究,其中干预组214人,对照组177人。干预组和对照组间性别、民族、居住地、平均年龄、基线SER及近视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1年后,干预组的新发近视率及近视进展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70%vs.8.50%,P=0.048;-0.10±0.65 D/年vs.-0.27±0.52 D/年,P=0.005)。此外,干预组眼轴伸长值和眼内压增加值也显著小于对照组(0.16±0.30mm/年vs.0.21±0.21 mm/年,P=0.034;-0.05±2.78 mmHg/年vs.0.67±2.21 mmHg/年,P=0.006)。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的变化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额外的两个30 min大课间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间能够减缓学生裸眼远视力下降,延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此外,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还有助于减缓眼轴伸长和眼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