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采用家长版,教师版和学生自评版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对辽宁省11-17岁在校青少年的母亲、老师和学生本人进行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评估不同信息人及其组合对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的影响。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地域、经济等主要因素的代表性,选取辽宁省三市(沈阳、本溪、丹东)三县(清原、彰武、东港)11-17岁在校中小学生。采用多阶段(multiple-stage)分层、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 PPS)、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调查4986名11-17岁学生,男生2430名,女生2556名,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48.74%和51.26%;城市学生2422名,农村学生2564名,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为48.58%和51.42%;平均年龄14.39岁。2.研究工具和方法:(1)使用困难与长处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 SDQ)的3个版本(学生版、家长版和老师版)分别调查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和老师,信息整合后判定情绪、行为、多动与注意缺陷、同伴交往、亲社会行为五大心理问题。(2)分析方法:使用Epidata软件两遍录入并核对数据,采用spssl1.0软件包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计算三方信息人对于学生在SDQ各因子及总分和影响因子上的评分均值和百分位数分布,对三方信息人在各因子上评分的均值进行t检验,对三方信息人在SDQ各因子及总分和影响因子之间进行相关分析。计算三方信息人任何一人、任两方信息人组合和三方信息人组合对检出率的影响。计算三方信息人在SDQ各因子及总分和影响因子上Kappa值,分析其一致性。结果:样本抽取整体合格率为84.2%,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6.7%,情绪问题为7.40%:行为问题为7.80%;多动问题为8.10%;同伴问题为5.30%。城市(17.70%)高于农村(16.60%),男生(21.10%)高于女生(14.20%)。在情绪、行为、同伴、亲社会四个维度上,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信息人的评分值存在显著差异。情绪和亲社会评分,教师<家长<学生;行为评分,家长<教师<学生;同伴维度评分,教师)家长)学生;总分和影响因子评分,教师和家长的评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差异显著。只有在多动维度上,教师、家长和学生评分无显著差异。三方信息人在7个维度上的评分,除了总分家长和学生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4;影响因子分家长和学生评分间相关系数为0.30:情绪因子家长和学生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40;多动因子教师和家长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32;亲社会行为家长和学生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32外,三方信息人在其他维度上评分的相关系数范围在0.10和0.29之间,仅存在弱相关。三方信息人各维度评分Kappa值在0.01-0.19间波动,一致性很低。三方信息人综合结果显示,情绪、行为、多动、同伴、亲社会及任何问题(合计)的检出率分别为8.60%、8.80%、9.40%、6.00%、5.90%和16.70%。单一信息人在情绪、行为、多动、同伴、亲社会及任何问题的检出率均为学生>家长>教师,分别只检出心理问题的59.3%(9.9%/16.7%)、30.5%(5.1%/16.7%)和31.1%(5.2%/16.7%);三方信息人间的任两方组合的检出率,除情绪及任何问题外,均高于单一信息人检出率,任何问题、情绪、行为、多动、同伴、亲社会的检出百分比区间分别为58.1%-85.6%、54.7%-84.9%、51.1%-84.1%、54.3%-85.1%、60.0%-81.7%、66.3%-70.7%。结论:辽宁省城乡青少年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7%,调查单一信息人或二个信息人与调查三个信息人的检出率比较,分别漏检40-70%和15-40%.SDQ作为心理问题筛查工具,应同时调查学生本人,学生父母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