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冲击,使得私营企业“一劳永逸”以图保持竞争优势的做法难以为继,严峻的内外形势给私营企业提出了创业的要求。众多创业企业的成功案例表明,企业通过积极创业以求变,以此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动力、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然而根据对企业的现实观察,有些企业在创业意愿的表达上仍相差迥异。揭示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其实现过程,一直是公司创业领域学者讨论的关键议题。创业导向作为公司创业领域的核心构念之一,刻画的是企业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度。近年来对于创业导向前置因素的讨论中,企业家特性与认知因素的预测作用日渐受到重视。一方面,结合身份理论讨论企业家特定角色身份的作用,为创业导向的前因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另一方面,最新的企业家注意力研究开始关注“政策注意力”这一概念。学者认为,转型经济体政府出台的支持性政策中往往蕴含着大量的创业机会,企业家对于此类利好性政策保持高度的关注,有利于企业有效地识别机会,促进公司创业行为。然而,既有研究仍存在三点不足。第一,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仍处于“黑箱”状态。第二,绝大多数的政策注意力研究聚焦于其对企业的影响,而对其前因的探索明显不足。第三,由于缺乏特定角色身份的权威测量工具,大多创业领域的身份研究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而基于更广泛的角色身份框架的实证研究发展受到掣肘。弥合上述研究缺口,对于揭示公司创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特定的角色身份能够调整企业家的注意力焦点,进而影响企业创业导向,因此在深入讨论企业家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时,有必要考虑企业家认知层面的注意力配置问题。第二,在考虑政策注意力配置的前因时,企业家角色身份的“感知过滤”作用,能够为如何增加企业家对创业机会敏感度的问题提供创新的理论解释。第三,私营企业家作为企业决策最重要的主体,在讨论企业战略决策问题时有必要对企业家层面的因素加以关注,企业家角色身份能够为公司创业行为提供创新且有力的解释。由于本文探讨以机会的识别和利用为本质的创业问题,依据对角色身份内涵中机会识别的考虑,本研究聚焦两类角色身份(发明者、开发者)讨论创业导向的动因。通过整合角色身份理论和注意力基础观,本研究提出:(1)两类角色身份能够激励企业家遵循身份内含的行为预期采取积极的创业行为,从而提高企业创业导向;(2)转型经济体中政策法规蕴含大量资源和机会,企业家政策注意力能够有效提高创业导向;(3)两类角色身份能够增加企业家对于政策性机会的敏感度,并引导企业家在政府政策方面的注意力配置;(4)两类角色身份能够通过影响企业家认知,进而影响企业创业导向,政策注意力在两类角色身份和创业导向间起中介作用。本研究利用私营企业调查的问卷数据,以Stata14.0和SPSS20.0为分析工具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均支持上述假设,且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策注意力在发明者-创业导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开发者-创业导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上述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通过构建企业家特征(角色身份)—企业家认知(政策注意力)—创业导向的研究框架,打开了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间作用机制的“黑箱”;第二,关注特定角色身份,对于微观层面的注意力配置的动因研究有着创新意义。同时,在宏观政策法规与创业导向间奠定微观基础,丰富了注意力基础观在创业领域的情境化运用。第三,对特定角色身份的测量和实证研究做了有益的示范,有助于未来公司创业领域学者奠定角色身份研究的实证基础。研究也对管理实践具有启示意义。第一,对解答私营企业创业意愿的提升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揭示企业家关注支持性政策的重要性,启示管理者重视企业家身份构建以引导注意力配置;第三,启示政策制定者积极引导企业家在政策方面的注意力以促进私营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