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江东士族入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士族是中国古代中古时期一个特殊的阶层,它的变迁发展,对这一时期政治史和社会史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中古史的研究者,跨越不了对它的“寻根问底”。如同中古时期分合不断的历史一样,士族在变迁过程中分化为江东、山东、关中三个地域性的团体,并且各有自身之特点。三大地域士族在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地位是各不相同的。江东士族为侨姓大族和吴姓大族的合称。自永嘉南渡后,江东政权一直被认为是华夏正朔,传统文化得到较好的保存。但在南朝时期由于皇权的重新强大以及政治集团内部不断的动乱,尤其后期侯景之乱和江陵之难,极大的消弱了这一群体。在隋代统一全国之后,江东士族在政权中势单力薄,居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然而在隋唐几百年间的历史中,江东士族又是如何在此种境地下生存并发展的,以及同政权之互动关系如何,便是本文的写作重点。本文的写作思路主要是以个案研究来推动总体研究,通过小视角的考察来再现隋唐时期江东士族在政治上的变迁及同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对江东士族概念上的划分,并且总结了隋唐以前士族的发展轨迹。在总结士族的发展过程中,注意考察江东士族不同于其他地域士族的个性。正是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上的独特之处,导致了他们在隋唐时期自具特色的发展轨迹。第二部分,以会稽虞氏为个案,研究江东士族在隋代和初唐时期的入仕问题。“关陇本位”政策是这一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它在隋唐时期的延续和逐渐被突破,是此时期江东士族入仕最大背景。此部分注重从江东士族之政治地位和文化传统两方面入手,考察会稽虞氏的入仕问题,从而透视隋代和唐初期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之兴衰。第三部分,对吴郡陆氏入仕的考察,以谱系的整理为经,主要建立在数据的分析与综合之上,着重点在于初唐之后江东士族入仕。本部分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方面是对唐之前吴郡陆氏家族脉络的简单回顾;第二方面是对吴郡陆氏在唐代入仕的细致考察,这是第三部分的论述中心,通过对丹徒支、太尉枝、侍郎支三支的分析和综合,可以看出江东文化士族在初唐之后比山东士族更快的融合到新式的行政体系中,并较早的适应了科举制的选官标准。第三方面是对晚唐时期吴郡陆氏各支的综合考察,同中古时期其他大族一样,吴郡陆氏利用自身之文化优势,通过科举选士再次在仕途中繁盛起来,应该说这实际上也蕴含着在衰败过程的共性问题。但是这时期的繁荣,却是以传统独立性的丧失为代价的。第四部分,对晚唐时期的大族在政治上再次兴旺和“士族”消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主要是论述二者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实际上是对晚唐时期士族消亡原因的一次探析。
其他文献
<正>演出市场是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演出行业生产经营者、演出市场消费者、演出市场管理者等诸多要素组成。我省提出到十二五末建成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
在2009年温州市人口结构变化专项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动人口内部分化及其对养老保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教育程度、年龄、职业、居留意愿和流动时间等都会对是否参加
座落在岔路河中游的星星哨水库,其设计汛限水位没有考虑预报调度,导致水库在汛期弃水过多,而汛期末来水不足,水库无水可蓄。因此,基于现有水利工程,为缓解水库防洪与兴利的矛
<正>教学准备:师生准备10捆小棒,计数器。师准备卡片、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复习。(1)口算(略)。(2)口答:
生态修复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滨水地区开发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文章基于跨学科的合作,运用科学手段和可靠数据,以西部地区某水库周边地区为例,通过对库区
高校包括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民办高校虽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办学条件却与公办高校有一定差距。由于外部因素和学校内部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的突发事件发生概率高
公路工程建设领域是腐败的“重灾区”,特别是招投标市场,更是“重中之重”。虽然国家颁布了《招标投标法》、《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等多项法律法规,各级地方政府
袁中道,晚明诗文革新运动中公安派的重要代表。公安三袁中袁宏道无疑是公安派的理论领袖和创作主将,如果把公安派的首倡之功归于宗道的话,那么中道无疑是公安派的殿军,他一方面承
说到中国古代服饰 ,考证它的款式、面料、纹饰乃至制度自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要探讨中国古代服饰形成和传承的规律 ,则不但要了解服饰现象 ,更需要分析它的内质 ,从而找出其
【正】 我国古代石刻遗存极多,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可以考史,可以证经,乃至书法艺术,源流派别,都可以从石刻中探索而得。兹就见闻所及,或有为以前不经见和未发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