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慢性肾病(CKD)临床治疗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针对猫CKD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目前治疗方法单一、有效率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对猫CKD临床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研究、比较中药等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试图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猫CKD方法,为临床治疗猫CKD提供新思路。辽宁地区猫慢性肾病临床发病情况调查统计2009-2018年辽宁地区60家动物医院就诊病例24125例,CKD 1173例。统计各年CKD病例占就诊总病例数,发现CKD患病率逐年上升;统计品种分布,英国短毛猫、家猫和美国短毛猫发病率最高,分别占CKD患病数的30%(320/1173),18%(215/1173)和17%(200/1173);统计发病年龄,0-4年发病率8.8%(104/1173),大于14年发病率37%(441/1173),CKD发病率跟年龄联系紧密,年龄大发病率高;统计病因,肾后梗阻性和不明原因占比最高,分别达到26.4%(310/1173)和24.6%(289/1173);统计临床症状,其中体重下降及多尿两个症状比例高,分别是86.7%(1016/1173)和60.1%(706/1173)。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分析32例猫CKD证型与血肌酐等指标的关系,同时研究中药肾衰1号(CK1)对中早期CKD患猫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肾阳虚证Scr,P及收缩压上升水平最高,贫血程度最严重;肾气虚证Scr,P升高水平最低,贫血程度最轻,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小。检测指标与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可降低患猫血液指标,改善高血压、贫血状态及临床症状积分,提高生存质量。肾衰1号对肾气虚和脾肾气虚型有效率分别达到100%(11/11)和88.8%(7/9),效果好于其它证型。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84.3%。本研究证明肾衰1号能改善中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与针灸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研究中药肾衰1号和针灸分别治疗CKD患猫30例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A组(中药组)Scr与肾小球滤过率治疗前比较极显著下降(P<0.01),HCT和UPC显著下降(P<0.05),中药组在改善肾功能及贫血方面作用明显;B组(针灸组)在治疗后Scr,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极显著(P<0.01),HCT显著升高(P<0.05)。B组在改善肾功能及贫血方面作用明显。A组治疗后的GFR值下降幅度极显著于B组(P<0.01)。两组治疗后的总积分都下降,A组治疗后的总积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B组(P<0.05)。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和73.3%,A组的治疗效果好于B组。结果证明A、B组均能改善早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与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研究筛选符合标准患猫20只,随机分成C、D两组。C组中药结合PD治疗,D组单纯PD治疗。研究腹膜透析方法、并发症及中药结合腹膜透析治疗猫慢性肾病的疗效。结果表明PD并发症主要包括水潴留20%(4/20),低蛋白血症35%(7/20)等;C、D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营养状况及贫血改善良好;C组治疗后的BUN浓度下降幅度显著优于D组(P<0.05),C组治疗后的GFR值,Alb,Hb浓度升高幅度显著大于D组(P<0.05);C、D组有效率分别为70%和50%。证明中药肾衰1号结合PD及PD均能改善中后期CKD肾脏功能和临床症状,中药肾衰1号对CKD后期的残存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综上所述,调查发现猫CKD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辽宁地区猫CKD发病率逐年升高;生化指标有利于CKD的中兽医辩证分型,中药肾衰1号治疗猫CKD具有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明显功效;针灸治疗猫CKD具有一定的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功效,中药肾衰1号结合治疗效果优于针灸治疗;腹膜透析治疗猫CKD具有较明显的降低生化指标,改善症状的功效,中药肾衰1号结合腹膜透析治疗效果优于腹膜透析。
其他文献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仔猪的急性水样腹泻、呕吐甚至脱水等症状的高致病性肠道传染病。2010年以来,PED在中国出现大面积流行,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原因是其S基因变异导致PEDV CV777毒株所研制出来的疫苗无法对猪形成完全有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身为外向型经济体,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经济高度依赖海外出口,但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
组织环境日益复杂,性别、民族和文化等的多样性成为领导者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整合多样性并发挥其潜在价值,为此包容型领导应运而生。包容型领导是领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胞内寄生菌,在免疫力低下的人和动物中能够引起食源性疾病和高死亡率。单增李斯特菌致病的关键是其在进入宿主细胞时能在非吞噬细胞上发生内化作用,从而在其中存活和增殖。发生内化作用主要依靠内化素家族蛋白(internalin),单增李斯特菌内化素家族蛋白是一组富含亮氨酸重复区域(LRR),N端含有信号肽的蛋白质。经过分析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然而,OS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DEP结构域1蛋白(DEPDC1)在OSCC
研究背景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消化系统中恶性程度极高、疗效及生存预后极差的肿瘤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有超过33万人死于胰
研究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课题编号:GARS–04)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编号:2018YFD0201004)的支持下,针对免耕覆秸种植模式下秸秆残茬全量覆盖还田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是一类数量庞大的膜受体家族。在人体内GPCR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腺苷2A受体(Adenosine 2A receptor,A2AR)是属于GPCR的A类家族
研究背景: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PD-1/PD-L1抗体阻断免疫检查点的治疗,目前已成为很多肿瘤治疗的新方法。但考虑到老年患者的机能下降和其它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他们
中国“新文学”的诞生是从“世界文学”到“中国文学”,再由“中国文学”到“世界文学”的繁杂转变过程,这个转变的发生是十分隐秘的。外国文学的译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发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