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骨盆后环为承重环,其在维持骨盆环及脊柱的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骨盆后环存在区域解剖结构复杂,后方骶骨骨质薄弱,后环承载着巨大生物应力等情况,如何获得骨盆后环的稳定在创伤骨科领域一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脊柱-骨盆固定技术作为后环固定的一种强有力武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既往骨盆端的固定采用髂骨钉技术,近年来由Sponseller和Kebaish同期提出的经第二慨椎骶髂螺钉(S2-Alar-Iliac screw,S2AI)技术,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进针点深,切迹低,软组织激惹少,而且进针点与椎弓根钉头成线性排列,术中操作简便,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感染风险等,同时由于该螺钉穿透三层骨皮质,生物力学稳定性高,固定牢靠,临床应用价值高。既往关于该螺钉的解剖研究较少,解剖参数尚未明确,虽目前有研究报道了 S2AI螺钉的通道研究,但是并未能寻找到最佳的螺钉通道,获得该通道可容纳的最大螺钉直径、进针点及进针方向等,临床指导价值不高。且目前的研究中,并未见关于该通道可明确使用的螺钉直径大小的解剖数据。研究目的:采用一种新的探究通道螺钉的研究方法-轴位透视法,以探究和获得S2AI螺钉的最佳骨性通道的相关解剖参数,明确最大螺钉通道、最佳进针点及进针方向等,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解剖学支持。材料及方法:数据收集:随机选取、获得完整骨盆三维CT原始数据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18至89岁,平均47.28±12.4岁。排除有骨盆部位手术史,骨质畸形病变,解剖变异,骨折或发育异常者,将所得骨盆原始DICOM格式的数据拷贝至个人计算机中。重建模型:在mimics 17.0操作平台上修补骨盆上的缺损部分,然后通过三维重建获得完整的骨盆模型。寻找最佳螺钉通道,测量相关解剖参数:半透明化骨盆三维模型,通过旋转骨盆模型,调整至与S2AI螺钉通道轴线横断面垂直的透视角度。在与螺钉通道轴线近似平行的透视角度下,能在骨盆上观察到一个具有略清晰边界的半透明区域。边界由颜色较深的线构成,这些线代表的则是多层重叠的骨皮质,而半透明区域即为螺钉的骨性通道。在该轴位上,微调骨盆三维模型,可观测到不同大小与形状的半透明区域,即得到不同大小的骨性通道。当获得视觉上最大的不规则的四边形半透明区域时,在半透明区域的中心位置放置一枚4mm的虚拟螺钉,逐步缓慢增大其直径,直至虚拟螺钉刚好不突破颜色较深的边界时,将该半透明区域定义最佳螺钉通道,记录此时螺钉的直径。旋转骨盆模型,确保置入的虚拟螺钉完全位于骨性结构中,没有突破骨盆的骨皮质、骶管及骶孔等结构。由三个不同的研究者重复上述步骤三次,分别得到三个最佳螺钉通道,选择其中最大的数据,测量并记录进针点等相关解剖参数,计算获得虚拟螺钉与三个平面(横截面、冠状面、矢状面)的角度,即进针方向。实验结果:S2AI螺钉通道平均可容纳的最大螺钉直径平均为14.68±1.69mm(11.24-20.04mm),男女之间、左右两侧骨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可置入的最大螺钉长度平均为120.3±9.16mm(100.77-144.12mm),男女之间、左右两侧骨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佳进针点距离中线平均为20.53±4.08mm(13.30~33.66mm),最佳进针点平均距离 S1 上缘 13.48±6.00mm(4.04±26.27mm);最佳进针点平均距离S2上缘13.54±6.18mm(1.87-27.93mm),进针点相关解剖参数数据在男女之间、左右两侧骨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最大螺钉与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的角度分别为20.11°±4.82°,41.49°±5.35°及41.31°±4.81°,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冠状面及矢状面的角度,左右两侧骨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有研究对象均存在理想的S2AI最佳骨性通道,单枚螺钉的平均最大直径均大于11.2mm。在国人中应用S2AI螺钉固定具有可行性,但存在个体解剖数据差异,在临床使用前应评估螺钉通道及进针参数,个体化置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