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融合环境下计算迁移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bi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端融合计算是大数据发展的产物,是当前主流的一种计算范型,它是多种计算形态的结合,其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形成两种不同的架构:移动计算和云计算融合的云/端融合架构;边缘计算出现之后,终端、边缘节点、云计算中心三者结合的云边端融合架构。在云端融合中,计算迁移(Computation Offloading)是一种重要的计算模式,即终端设备通过向远程具有较强计算能力的设施(边缘节点或者云服务器)迁移部分计算以达到加速计算和节约终端能耗的目的。计算迁移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涉及应用程序的任务划分,运行时决策以及任务在边缘节点和云端之间的协同调度。而且,在不同的云端融合架构下,计算迁移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云/端融合环境下,现有的计算迁移框架提供了一些任务划分和计算迁移执行的通用方法,但是面向特定应用(如云游戏)的计算迁移机制的实现亟待解决。这种实现与应用程序的特征密切相关,表现为适配应用程序执行流程的任务划分,选择合适的迁移粒度,以及优化云和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减少延迟,而相关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在云边端融合环境下,由于引入了边缘节点,计算迁移的首要任务是构建适应云、边、端三层架构的框架以及任务的迁移决策,即决策任务是否迁移以及迁移至何处执行。现有的计算迁移框架往往由终端根据运行时资源供需情况独立决策任务是否迁移,这种方式将造成对资源的“贪婪”索取和无序竞争,不适合边缘节点这样资源相对有限的设施,导致多任务并发执行时性能的下降。此外,由于边缘节点的部署具有自组织、松耦合和广分布的特性,这种无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构对于任务调度的负载均衡提出挑战。同时,计算迁移应用类型众多,不同类型应用的延迟特性不同(延迟敏感或者延迟容忍),在云边端融合环境下,设计适配不同应用程序延迟特性的任务调度策略是一个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上述的研究挑战,适应云端融合架构的演变,在面向特定应用的任务划分,任务迁移的动态决策,以及任务的分布式调度等三方面开展研究:在云/端融合环境下面向特定应用的计算迁移机制方面,以典型应用云游戏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细粒度计算迁移的云游戏运行机制LiveRender。LiveRender重新划分游戏的执行流程,分离游戏逻辑执行与画面渲染,并迁移逻辑执行至云端,构建了一种基于“图形流”的云游戏运行方式。为了优化云和端之间的数据传输以降低响应延迟,LiveRender实现了三种数据压缩机制:图形帧内压缩、图形帧间压缩和图形数据缓存。实验结果表明,LiveRender相比传统的“视频流”云游戏能够节省58%的带宽,并降低77%的响应延迟。
  在云边端融合环境下计算迁移框架和决策机制方面,提出了一个能够感知终端、边缘节点和云三层架构的计算迁移框架Echo。Echo实现了基于边缘节点集中决策的决策机制,该方式根据一种抢占式但保证任务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的调度算法预估任务在边缘节点上的完成时间,随后根据预估值将任务放置在最短完成时间的平台上(边缘节点、云或者终端)。此外,Echo还实现了编程模型、边缘节点发现、应用程序代码自动分析、基于对象压缩的数据传输优化等计算迁移相关机制。实验结果表明,Echo相比传统的计算迁移框架在任务的平均延迟、终端能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降低,
  在云边端融合环境下面向计算迁移的多任务多节点的任务调度方面,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应用程序延迟感知的任务调度机制Petrel。首先,Petrel实现了一种基于节点负载信息“随机采样”的负载均衡策略,提升了系统性能并降低了调度开销。然后,针对计算迁移应用程序延迟特性的差异,设计了一种延迟感知的自适应调度算法,对于延迟敏感型应用采取“贪婪”的调度策略,对于延迟容忍型应用则采用“尽力服务”的调度策略。实验结果表明,Petrel在任务的平均加速比、最大任务完成时间以及任务完成率等方面均大幅优于现有调度策略。
  综上所述,在云端融合环境下,围绕实现低延迟的计算迁移机制,提出了面向特定应用的任务划分和延迟优化机制,适配三层架构的计算迁移框架和决策机制,以及分布式的延迟感知的自适应任务调度机制,从不同的方面解决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们公共安全意识的提高,公共区域的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对群体异常行为的检测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群体目标的检测,异常行为的识别以及群体异常行为的分类三个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基于改进滑动高斯平均模型的群体目标提取。运动目标检测技术是理解异常行为的基础,目的是在图像序列中将运动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传统的光流法耗时长,对硬件有较高的要求,无
学位
无人机的诞生与研究给现代生产和生活的多个方面都带来了十分丰富而全面的帮助。经过形态和功能方面的逐步改善,它在工业生产、农业发展和商业等领域协助进行安全救援、农业植保、巡检测绘和媒体娱乐等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无人机研究的众多领域分支中,飞行控制是进行其他特色功能开发所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优质的导航路径设计更能帮助无人机高效的完成任务。PHC 曲线模型是实用性很强的一种空间平滑曲线设计模
学位
生物在空间环境中能够感知环境信息,确定自身位置,并引导自身从当前位置到达另一目标地点。生物在空间中的导航是一个空间认知的过程。大脑中主要通过神经元放电的方式对空间环境感知且编码,根据不同神经元响应模式的不同,将目前检测到的与空间认知能力有关的神经元分成了位置细胞、网格细胞、头朝向细胞、边界细胞、条纹细胞和速度细胞等。其中,位置细胞与网格细胞承担着最为重要的部分,有大量针对其各自的放电模式以及两者间
随着信息技术与工业的高速融合发展,制造业的需求已经从单一批量化生产转向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生产,专注于制造灵活性与应变能力的柔性生产也是如今定制化生产新需求的重要基础,所以作为我国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制造业急需向柔性定制化的智能制造方向进行转型升级。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将环境感知与计算、通信和控制等技术进行结合,能够实现信息空间与物理实体的深度融合,已引起工业制造领域的广泛重视。本文设计了一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成为各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作为人工智能典型代表的机器人新研究也进入新的热潮。对于智能机器人而言,能否自主地对环境进行辨识以及自主定位是其智能化的重要基础与标志,因此移动机器人的同时定位和地图构建(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激光SLAM的研究与实现分为2D激光SLAM和3D激光SLAM两部分,主
学位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传感器,然而传统传感器的精度不高,抗干扰性能差。传统传感器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制出智能传感器测量系统,从而达到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抗干扰性能的目的。  本文首先介绍了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针对温度与位移两个物理量进行了二维标定实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下该传感器的输入输出数据,从该数据知道温度会影响该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必须要对其采取温度补偿的措
数据流测量是网络性能管理的重要研究分支之一,可以为各类网络管理应用提供实时、基础的测量数据,比如流量工程、异常流量检测及流量行为分析等,从而确保这些管理应用的可靠运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更新,无论是网络环境,还是网络技术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比如应用服务日益繁荣,导致网络流量急剧增加;网络环境不断演进并逐步延伸至物联网;SDN技术将控制与数据平面解耦,极大提高了网络管理的效率等,这些变化
与物理试穿不同,虚拟试穿系统允许购物者在购买服装之前虚拟可视化服装试穿效果。目前的虚拟试衣系统在仿真环境交互、款式设计、自动裁剪以及服装模拟方面达到较好效果,但在虚拟服装拟合评估、服装图案自适应调整、真实感细小折皱生成、虚拟角色服装效果展示以及服装变形效果展现的虚拟三维服装展示关键技术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缺陷,这也成为了三维虚拟试衣系统推广应用的瓶颈。本文针对虚拟三维服装展示关键技术展开研究,取得了以
学位
本文针对矿山排水系统中的水泵机组调度问题,以水泵机组所耗电费最小、水泵负载均衡为目标,以分时电价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约束优化模型,进而结合水泵调度问题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群智能优化算法的调度算法。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  (1)给出了矿山排水系统中水仓水位预测算法。矿山排水系统启停的主要约束是水仓水位不能超过预定的阈值,对水仓水位进行预测是实现优化调度的基础,其关键是对涌水量进行预测。为此,提出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