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安徽省主要稻区稻瘟菌的种群和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并确定出了优势种群和小种;分析了安徽省部分地区、部分主栽品种上稻瘟菌的小种和种群组成;初步探讨了通过稻瘟菌部分菌体蛋白的同工酶电泳对稻瘟菌进行聚类的可行性;对安徽省稻瘟菌寄生适合度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探索了N、P、K三种主要营养元素的施用及几种常用杀菌剂的喷雾防治对稻瘟菌寄生适合度的影响。通过对苯骈咪唑、IAA、NAA和6-BA等四种保鲜剂在不同浓度下对水稻叶片的保绿作用及其对接种病原物后病情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6-BA保鲜效果最好,对离体稻叶接种稻瘟菌后病情的发展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于稻瘟病的离体接种研究。选取来自安徽稻区的多个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初步表明目前安徽省稻瘟菌优势种群为ZB种群,ZB13和ZB15为优势小种;优势小种ZB13和ZB15小种在不同的水稻品种上出现的频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同地区相同品种上分离到的稻瘟菌种群和小种组成差异不大。通过对稻瘟菌生理小种田间鉴定和离体鉴定的比较,结果证实:两种鉴定方式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对11个稻瘟菌株酯酶、可溶性蛋白、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四种胞内蛋白的同工酶电泳谱带相似性进行分析可知,通过利用稻瘟菌酯酶和可溶性蛋白同工酶电泳谱带相似性对稻瘟菌进行聚类,基本可以反映出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利用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电泳谱带相似性对稻瘟菌进行聚类时,其表现出的亲缘关系与菌株来自的地域关系不大和且与生理小种鉴定结果的差异较大。通过测定ZA、ZB、ZC、ZD四个种群对特特勃等7个鉴别寄主的相对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ZA种群对7个水稻品种均有一定的寄生适合度,但对不同品种寄生适合度强弱不同;ZB种群对各品种的相对寄生适合度的大小依次为丽江新团黑谷、四丰43、珍龙13、合江18和东农363,对其它品种基本不致病;ZC种群为四丰43、丽江新团黑谷、合江18和东农363,对其它品种基本不致病。ZD种群为丽江新团黑谷、合江18和东农363,对其它品种基本不致病。通过测定ZB种群中ZB05、ZB07、ZB13、ZB15四个生理小种对特特勃等7个鉴别寄主的相对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ZB05号小种对四丰43、合江18、珍龙13、丽江新团黑谷等品种有较强的寄生适合度,对东农363较弱;ZB07号小种对四丰43、珍龙13、丽江新团黑谷等品种有较强的寄生适合度,对东农363较弱;ZB13号小种对丽江新团黑谷寄生适合度较强,对四丰43、合江18、珍龙13等品种相对较弱;ZB15号小种对丽江新团黑谷寄生适合度最强,对四丰43次之,对珍龙13相对较弱。 <WP=7>通过对随机选取属ZB13小种的6204、7801、8102、9208等四个菌株对四丰43、合江18、珍龙13和丽江新团黑谷四个鉴别寄主相对寄生适合度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小种内各菌株对不同鉴别寄主的寄生适合度存在着显著差异,菌株7801对各供试品种的平均相对寄生适合度最小,与菌株6204差异极显著,与菌株6204、8102和9208差异显著。对特特勃等7个稻瘟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超氧化物歧化酶外,各种抗性酶的活性大小与品种的抗病性即稻瘟菌对其寄生适合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较感病的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对较高,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相对较低;而其它较抗病的水稻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多酚氧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较高。通过对稻瘟菌侵染水稻后侵入点不同距离组织抗性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稻瘟菌在侵染水稻品种后,其诱导的各种抗性酶在受侵染的病叶中的分布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采用杀菌剂克瘟散、三环唑和咪鲜胺在稻瘟菌接种日前后不同时期进行喷雾防治并调查相应的相对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防治后稻瘟菌相对寄生适合差异显著,接种当日防治较其它时期稻瘟菌相对寄生适合度小;供试的三种杀菌剂中,采用咪鲜胺进行喷雾防治各组合稻瘟菌对水稻相对寄生适合度相对较小,与其它药剂差异显著。通过采用三环唑、克瘟散、咪鲜胺等几种常用杀菌剂对稻瘟菌的毒力进行了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稻瘟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中浓度有显著差异,三环唑对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最大,克瘟散次之,咪鲜胺对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最小;不同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通过采用氮、磷、钾三种主要营养元素对稻瘟菌与水稻感病品种间寄生适合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可知,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三种主要营养元素对稻瘟菌与水稻品种的寄生适合度的影响不显著,在研究稻瘟菌寄生适合度时,在一定程度上不必过分强调肥料水平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