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蓬勃发展,在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金融业务之中,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经济参加者选择使用人民币来完成交易。从2009年第一轮人民币跨境投资、融资试点开始,在短短的十年时间内,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就已经攀升到了全球外汇交易货币前十的位置。尽管近年来人民币跨境支付的规模逐年扩大,但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的贸易量在对外贸易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高,交易伙伴的范围也较小。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充当支付货币,进而成为国际化货币,对于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为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助力,也能够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在对于人民币跨境支付的研究当中,以定性研究居多,主要集中在发展路径规划和政策制度建议这两个方面,而且都有非常浓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在定量研究当中,由于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数据只有一个年度收付总额,导致定量研究能够施展的空间较小,所采用的模型大多比较简单,且大多来源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并没有创新性的、适用于中国特殊国情的模型出现。而对于影响因素的研究当中,还没有学者将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加入考量。 本研究根据目前人民币跨境支付的相关政策、数据,主要从人民币跨境支付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背景;人民币跨境交易规模;全球支付货币排名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虽然人民币跨境贸易支付占比在2016年有所下降,但是从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这一历史事件来看,说明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还是寄予厚望的。使用VAR模型、脉冲响应检验,分析进出口贸易、政策因素、汇率、CPI等国内经济因素对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影响。其中,进出口贸易额与宏观政策会造成正向的影响,居民消费指数和人民币汇率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不管是在脉冲响应幅度还是在重要性程度角度来说,“一带一路”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都是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理论,构建Logit模型进行国际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分析人均G DP、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贸易依赖程度国家相对距离(包括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汇率波动等国际因素对于人民币跨境支付所造成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使用文化距离的模型预测精度为89.1%,使用地理距离的模型预测精度为85.9%,模型精度提高了3.2%,说明使用文化距离作为两国距离的测度方式有助于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也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不能只关注国家之间的地理位置差异,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通过这部分实证结论还可以看出,在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发展过程中,加强贸易依赖程度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