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丝在拧紧》的作者亨利·詹姆斯被认为是心理小说大师。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文学和旅游上,是一位超脱的观察者。在1889-1895年后,他写了一系列的有力度的短篇小说,《螺丝在拧紧》便是其中之一。 这部小说是他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讲述了一位女家庭教师力图拯救被布莱庄园的男仆昆特和前任女家庭教师杰塞尔的鬼魂缠了身的两个小孩迈尔斯和弗洛拉。迈尔斯的叔叔,当然也是女教师的雇主,已经下了命令,无论布莱庄园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惊动他。女教师看到了昆特和杰塞尔的鬼魂,并且相信迈尔斯和弗洛拉也看到了,但他们却矢口否认,并且闪烁其辞。在其驱鬼的过程中,弗洛拉变得发了疯,而迈尔斯却死在女教师的怀中。 我们知道,这部小说发表于1898年,而在这之前的八十年代,詹姆斯便对“无意识”产生了兴趣。他在1908年说,其实没有鬼魂,小说中所谓的鬼魂只不过是一些探入人心灵的精灵而己。 作为一个“分裂的主体”,和小说中的主人公一样,詹姆斯更倾向于“无意识”,尽管人们说他是“意识流”小说的开拓者。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詹姆斯同性恋痛苦情结以及他为逃脱所做出的努力。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主要借助于法国心理分析大师拉康的镜像理论和无意识理论来透析詹姆斯深藏于意识之下的无意识,一个深藏于内部,难以穿透的硬核,拉康意义上的“实在界”。儿童从镜子中看到自己并且认为镜中之人就是他的主体,但由于符号界的入侵,主体分裂了,分裂成想象界、符号界、和实在界。实在界象是一块石头,它拒绝符号化,是一个不可穿透的硬核。而实在界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对于詹姆斯而言,这个实在界便是他的同性恋情结,他的选择是向它靠近,无限靠近以力图穿透,但最后的选择只能是逃脱。 “无意识”,根据拉康的说法,是普遍的。而詹姆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于无意识中察觉了人类内心的无助:一方面,人类想了解自己并且对自己的行为予以控制,而在另一方面,这种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人类是无法了解和控制自己的,因为作为主体的人类是分裂的。詹姆斯的这种无助通过他在小说中的“含混性”表达了出来。 第二章,主要沦述了詹姆斯的家庭背景,从某种程度上说,詹姆斯的家庭是不幸的,父亲的宗教背景以及所受的身体创伤形成了他的顽固,他要求他的孩子们必须改变。亨利的哥哥威廉以及妹妹爱丽斯曾几度想自杀。亨利曾说过“我的意识正在中止,我所作的只能逃脱”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意识正被无意识所替代。更为重要的是詹姆斯选择了女家庭教师作为他的“理想自我”代言人,她作为詹姆斯分裂的主体的另一半,其目的是逃脱与迈尔斯(代表“实在界”:詹姆斯的另一半)的斗争。“实在界”对他造成的创伤。第三章则是写女家庭教师的失败。尽管她做出了努力,甚至在小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说最后一章,迈尔斯死在她的怀中,但我们看到的只是主体暂时的一致性,因为短短的搂抱不会致迈尔斯于死亡,它只代表了詹姆斯所希望的一种理想化结局而已一一与实在界妥协,以求得逃脱。 最后一章则从语言方面来分析。根据德里达的说法,文字之间的关系如同做游戏,因此它们的意义只能是代撒播”,在此我们陷入了虚无的泥淖之中。但对于詹姆斯,他的目的在于力图靠近意义的真相以便于从“含混”中追寻他痛苦的缘由。而在小说中同义词或同源词的重复使用,目的是使漂浮的能指意义得以固定,以更加有力地指向自己力图逃脱的实在界。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意在阐述詹姆斯为逃脱“实在界”,即萦绕在他心头的同性恋痛苦情结,所做出的努力。【关键词】亨利·詹姆斯;《螺丝在拧紧》;无意识;实在界;同性恋: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