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利用XRD、IR、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纤蛇纹石石棉(CA)、硅灰石(WS)、岩棉(RW)、玻璃纤维(GF)、陶瓷纤维(CF)和纳米二氧化硅(NS)在有机酸溶液中的电导率、pH值变化以及溶蚀前后残余物质的物相、结构、形态差异,探寻六种纤维的生物耐久性;其次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借助MTT、Wright-Giemsa染色、SEM、生化测试等手段,研究V79细胞与试验粉体接触过程,对细胞的生长活性、形态、损伤程度、代谢能力的影响;最后结合粉体在有机酸溶液中溶蚀特性和对细胞毒害能力进行分析,探讨粉体的溶蚀机理和毒性机理。
研究表明:CA、WS、RW在有机酸溶液中易被溶蚀,而GF溶解能力略弱,但比CF容易。虽然二氧化硅属于纳米材料,其表面活性大,但溶蚀率最低,NS在有机酸中稳定,溶蚀最慢。CA在有机酸中溶解,主要先溶解其表面的羟基,随着酸性增强或反应时间延长,结构中的Mg2+离子进入溶液,最后残余非晶态二氧化硅。WS在较高浓度的有机酸环境中,Ca2+离子进入溶液促使WS溶解,最终残余也主要为非晶态的二氧化硅。RW中可溶解元素含量最高,足够长的作用时间Mg、Ca等溶解进入到溶液,残余为疏松的Si-O框架结构。CA、WS、RW、CF、GF和NS对V79细胞的存活率都有影响,随暴露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呈剂量效应关系。粉体对V79细胞的生长和增值的影响为:低浓度下,NS>GF>CF>CA>WS>RW;高浓度下,NS>CA>GF>CF>WS>RW。瑞吉染色观察,染毒细胞出现细胞膜破裂、裸核、肿胀、核浓缩、核空泡、微核现象,染毒组中正常形态细胞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CF、WS、RW、CA、GF和NS。扫描电镜下阴性对照组细胞呈梭形或圆形,细胞表面光滑,略有褶皱、弹性感;CA组细胞多呈梭形,细胞两端的表面堆积大量颗粒状残余体;CF组细胞表面光滑,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似,且生长旺盛;WS组细胞多呈梭形或放射状,形态正常但细胞表面褶皱明显,略觉毛刺感;RW组细胞中常见分裂的细胞,梭形细胞贴壁明显;GF组多坏死细胞,细胞表面出现塌陷的现象;NS组细胞较少,很难发现正常形态的细胞,多发现细胞残余体。染毒组中细胞培养液的生化数据结果显示,CA、WS、RW、CF、GF和NS的LDH分别为15.20、12.30、13.60、11.80、13.10、15.30U/L,葡萄糖含量分别为9.46、2.44、4.35、6.48、7.04、9.77mmol/L,TP含量分别为4.86、4.56、4.83、5.13、5.87、5.61g/L,pH值分别为8.58、7.85、8.01、8.05、8.16和8.41。研究认为,CA具有高的表面活性,且表面含有大量羟基,能够改变培养环境的pH,在体外试验毒性大;NS表面活性比纤蛇纹石更大,对细胞膜的损伤能力更严重,表现细胞存活率极低;RW纤维直径较粗,其表面活性小,虽含有大量的Fe2+离子,但在培养液中释放的速度相对缓慢,对细胞影响较小;GF粉体加入到环境中,会造成环境pH迅速变化,引起细胞死亡;相对于GF其纤维而言,CF成分比较稳定,对细胞生长环境的影响较小,所以该体系下细胞存活率较高;WS较粗,对细胞影响小。